夜不成眠的绝不只叶孤元历一个,坤宁宫里苗皇后也是彻夜不曾合眼。

在乾清宫受了皇帝的驱逐,刘嬷嬷也被静皇贵妃给杖毙了。宫门紧闭内外不通,她想派人出宫办事都出不去。

现在皇帝病重,身边只有静皇贵妃一个人在身边陪侍。桩桩件件都足够窝心的,她怎么睡得着?

睁着眼睛靠着床头愣是坐了一整夜,如今皇帝显然是没多少日子了,已经是个不中用的人了,而且照现在的形势看,就算皇帝健康也是一心扑在那个老尼姑身上。

苗皇后这十几年争来夺去,在后宫里拼个你死我活,跟后宫所有的女人争宠。

结果皇帝的心却一直在宫外,一直在那个老尼姑身上。苗皇后想不明白肖静和有什么好,就算年轻的时候再怎么风华绝代,她不也老了吗?

争不过年轻貌美的小丫头,皇后还不怎么生气,争不过一个比她大十多岁的老太太,让她如何不生气?

她自己无子立哪个皇子对她来说都是一样的,她不喜欢叶孤元弘也正是因为叶孤元弘是肖皇后所生。

苗皇后跟皇帝是老夫少妻,自然有为自己打算的心。叶孤元弘从小主意就正,年纪也大根本就没有受她摆布的可能。

这么多年皇帝对她可谓是言听计从,唯有废太子和换太子妃这两件事她是怎么都办不到。

太子是肖皇后生的,太子妃是肖皇后定的,这就是苗皇后一定要换而皇帝执意不换的理由。

过去的事不去想了,眼前的形势苗皇后不能不上心。皇帝病重,只有静皇贵妃一个人在身边守护。万一皇帝宾天,静皇贵妃伙同敬公公完全可以随意乱宣遗诏。

太子死讯传来,皇帝却迟迟不立新太子,也不迎太子灵柩回城,只是派人去查太子遇害案。

这里莫非有什么蹊跷?太子死了,皇帝的身体弱了一些,可那老尼姑为什么没有悲痛欲绝的反应?

肖静和生下孩子便出宫事佛去了,或许她跟叶孤元弘的感情并不深厚,但母子连心她的反应也太平常了。

皇后想来想去觉得也很正常,肖静和的平常本身就是反常反应,若是平时怎么请她也不会回宫的,现在她平静的回宫就是最反常的事情。

她一定是为冲动离宫后悔了,如果她在宫里护着儿子,儿子未必会惨死他乡。

皇后又想到苏若水,她为什么也没有丧夫之悲?想起苏若水曾宁死抗婚,又想起那副山水图,明明白白的写着‘奴非东宫梦里人’,同床异梦的夫妻不悲痛也在情理之中。

密探的奏报写的清楚,叶孤元弘自出宫门未曾离轿,大火之中万无生还之理,他的贴身侍卫荣锦也没能救出他,反被重伤而逃。

叶孤元弘躲至密匣之中也未能幸免于难,鲜红的龙袍残存一角,内里绣着朵朵琼花。

人人都知道琼花有个外号叫东陵太子花,就是因为叶孤元弘对琼花情有独钟而来。

虽然尸身烧焦了,没有看清头脸,但身材还是很像的。也许是越恨一个人越希望他的死讯是真的吧,皇后是有九分相信叶孤元弘是真的死了的。

只要在他回京之前把新太子定下来,他死活都没有意义了。他死了最好,活着就是添点麻烦而已,掀不起什么大浪。

叶孤元弘手里没有兵,他的血统也不正,他亲娘是北夷国的公主,他一旦走下太子之位就别想再走回去。

最让皇后惶恐难安的是刘嬷嬷无端被杖毙,这是一个严重的信号,这是皇帝彻底无视皇后的信号。这个信号给了皇后极大极大的危机感。

苗皇后此时非常的明白自己君宠已失,挽回君心是绝无可能的事了。

为了防止静皇贵妃专权,就得趁着皇后大权还在自己手里快点行动,早一天立下新太子,早一天扶新帝登基,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皇帝既然病了就该立太子,立了太子皇帝的病也就不用治了。皇后阴险的眯起眼睛,露出要生吞活人般的惨笑。

叶孤元弘无论生死都已经远离帝都,三皇子和泰亲王都被打入天牢了,现在就只有五皇子、六皇


状态提示:136.第136章 慧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