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淘宝人生>第二六六章 不利的开局

第二六六章不利的开局

张辰分别给斯特里奥和哈里森等人去了电话,要他们代为关注一下近期要开始的各种拍卖会,都有哪些中国艺术品和古董会参与拍卖,或者说有哪些拍卖公司的拍卖会是以中国拍品为主的,以及有哪些人愿意出售自己的收藏。这些家伙在欧洲都是最有势力的,这么一点小事当然是不在话下,答应尽快派人去关注的同时,也催促张辰早日启程去欧洲,大家也好聚一聚。

要去欧洲搜罗宝贝,当然少不了宁爷的帮助,这老爷子干了一辈子收藏,在英国定居超过半个世纪,门门道道都是很通的;弗雷德里克也是搞收藏出身,现在又混迹于贵族圈子,这方面的消息也少不了。

同样,宁琳琅和张辰要到欧洲去,并且还会在伦敦住一段时间,亲家也要到欧洲旅游的消息,也让宁家的人都很高兴,接到电话后,就开始准备各方面的事宜,亲家来伦敦可是要好好招待一下的。

要说世界范围内的中国艺术品和古董,最多的并不是当年被列强们弄去的,他们抢走的大多数都是满清皇家的收藏,而那些东西多数都是满清皇家在两百多年的统治中,从全国各地横征暴敛来的,为了炫富摆在了三山五园里,以供列强们来抢劫。最可气的就是溥仪那个龟儿子,别人抢也就罢了,他却是上赶着给小鬼子送,心甘情愿地给小鬼子当儿皇帝。

说一句公道话,如果那些东西都是收藏在民间的,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拢共能带走几件呢。

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国艺术品和古董,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古代通过贸易和走私的方式销售到世界各地去的,从唐代到清末前的一千两百多年时间里,无数精美的中国商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几乎全世界的各个国家。

就拿瓷器来说吧,瓷器和丝绸是中国在世界上的代表,包括中国的英文单词本身就是瓷器的意思。宋朝的时候,中国的瓷器就远销到非洲地区。北宋朱彧(yu)的《萍洲可谈》一书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中国陶瓷出口贸易的盛况,说:“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可见当时的中国瓷器如何风靡于世界。

明初的郑和下西洋,三十二年的时间率领船队七次远航,最远到达过现在的索马里和肯尼亚一代,大大促进了中国和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瓷器的外销贸易,也从这时候起走上了兴盛之路。

到了明末清初,中国的瓷器外贸更是繁盛,仅仅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家,在明末清初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就从中国贩运瓷器一千六百多万件,这其中还不算走私的在内。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记载,十七世纪是中国瓷器在欧洲的销售量历史上的高峰,每年仅巴达维亚(雅加达)一地运往欧洲的中国瓷器就达300万件之多。

《欧洲瓷器史》中也曾记载:一六零二年,刚刚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劫获了从中国满载货物归来的葡萄牙商船“凯莎琳娜号”,并将船上的数十万件中国瓷器运抵阿姆斯特丹拍卖,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和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等欧洲的君主都争相购买,几日之内便销售一空,收获纯利润五百万荷兰盾。

经过这件事的刺激,欧洲最有实力的君主、贵族、商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不但来购买中国的瓷器,还有人带来了图纸,希望能够定制相对款式和规格的瓷器。

众多的欧洲国家都开始效仿荷兰东印度公司,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甚至下令建立了一间名叫“中国”的贸易公司,这间法属“中国公司”带着法国皇帝的命令来到中国的广州购置瓷器。他们所带来的图纸都是以皇室纹章图案和勋章、甲胄、军徽等等为纹饰的,在景德镇瓷工的高超技艺下,这批特殊纹饰的细瓷粉彩瓷器受到了路易十四的大力褒奖,也造就了后来盛行于欧洲的“纹章瓷”。

在当时,作为外销口岸的广州,出现了难以计数的贸易商人。为了满足世界各地商人们的需


状态提示:第二六六章 不利的开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