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络游戏>香江话事人>13か 着书为稻粱谋;欲转投报社!
>以上说的是单行薄本的稿酬,与薄本并行的报刊连载一般而言,报刊连载的稿酬都会高于单行本,到了72年以后,稿费就很难计算了,因为可以一稿数卖,这对赢病己来说也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所以调查的很详细。

出版三万字的单行本,稿费在 元以内,但被杂志采用,则为1200元。如此算来杂志连载万字为400元,千字为40元。

当时文坛的一般稿酬标准为每千字五十元至百元不等,单位计算虽较武侠书为高,但因不能多产、量产之故,自无法与武侠创作的吸引力相比。

赢病己和赢仙凤毕竟不是体系人,仅大概估摸此时文坛的起步价50元,故此这个数字应该合乎一般武侠作家的稿酬。连载稿酬肯定还和作者受认可的程度息息相关,某些超一流的作家,在他们创作的巅峰期,千字百元还是可能的。

从事武侠创作的月收入。以平均每天写三千字计,一个月就是九万字,能出三册薄本,可得2400元每册 元。如果有两处报刊连载,又得7200元。总计近万元,足以达到小康之家的收入。实际上这种算法很保守,论写作速度,温瑞安一小时就可写四千字。论报刊连载,萧逸有十七家同时发文的纪录。

除了稿酬,许多作者还能收到版税,如果愿意的话,亦可向出版社卖断自己的作品。种种收入,造就了许多成了名的作家结驷连骑,金迷纸醉。以四大名家——古龙、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为例,在身家上都曾辉耀同辈,但最后无一不千金散尽——这或许正是文如其人,武侠士豪客也多如此。但现实就是现实,侠客梦醒之后,还是要回归于俗世。司马翎剑气千幻,终为五斗米折腰;诸葛青云文采**,仓皇作香江之犬;古龙豪情盖世,身后还有债主上门。潮起潮落,花开花谢,当赢病己回顾这些人的末路之时,不禁要发出声叹息:英雄不爱财,还是留些为好。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据赢病己的追查下,台币和港币换算下,在港1973年,目前来算,最低价格保底500元,报刊连载武侠币计算,每部千字最低五十元至五十五元,一般作者能得到五十五元这个数字起伏,以后名头闯出来了,还可以出版薄本那又是另外一笔相当可观的白花花的银子。而赢病己给自己低标准是六十元到七十元,别看差价只是几元钱,字数越多所得的金钱差别也越大。

面对胡菊人,赢病己咳嗽了一下。

文人羞于谈钱。其实,人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谁又离得开钱呢。当然,君子爱钱,取之有道。文人,以艰辛的脑力劳动,为报纸为期刊为出版社提供诗文书画作品,他们按劳支付稿酬是天经地义的事,文人没有什么好难为情的,赢病己更不是文人。故而赢病己可以理直气壮的向胡总编问:“那,胡总编,这书你看了,品质如何你心中也有个底了,最后我想问问你看我的稿费是以多少计算。”

胡菊人闻声,立马绷紧了颚线。一名编辑不管大小,欣赏一个作家,理由不单止是看上这个作家有才华。

站在报社管理层的角度去看,有基本眼光的往往都会看重一名记者一名们的商业价值,赤、裸、裸的表达说,那自然是看重他们的赚钱能力。赢病己的公司赚钱吗?答案是肯定的。

可是同样,他虽然很欣赏这部过他要以明报的立场来想,自然不会做不赚钱的买卖,有利逐利方显商人本色。

于是胡习惯性的想了想后,哈哈笑了笑,将身子靠近一点,说道::“嗯,赢先生,我跟你说啊,考虑你还是新人,刚刚出道的缘故,理应以行规千字50的条约的,不过我本人还是很看好你这本搜神记的。所以,我做主决定给你千字55,你看怎么样啊!?”

末尾,他又歪嘴一笑,道:“你看,外面一般人一个月才赚几百块哩,你这千字五十五,只要字数写多点可不少啦,够买很多东西了,给家里买点添置点东西礼物啥的,自己用省着点花也够啦。”

瞧他这话说的,是,自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香港物价是很稳定


状态提示:13か 着书为稻粱谋;欲转投报社!--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