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国士>第1347章 信使
说君侯既然答应到河北之后就让末将回镇海军。如今,靖远伯的大军正在攻打保定,正是末将军报国之时,怎么能留在后面观望?还望君侯履行当初对末将的承诺。

孙元也是无奈,知道无法强留此人。不过,他还是请甘辉将儿子甘凤瑶留在宁乡军中历练。

甘辉这人是一条真正的好汉,刚正热血,以前在江湖上行走之时,任何人见了他都要喊一声大侠。可他这人有个弱点,极其溺爱儿子,毕竟甘凤瑶是他甘家独苗。日常所思所想,无不是自己这个腼腆懦弱的娃娃将来可如何是好啊?

能够在曹国公麾下做事,肯定会有个不错的前程。而且,以宁乡军的手段,几年下来,这孩子未必不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最最要紧的是,甘辉有个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心思:战场之上刀枪无眼,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就能活下去。儿子如果呆在小公爷孙天经的身边,生命安全也能得到保障。若是去镇海军,自己只怕照顾不过来。

……

信上,孙元说让他若拿下保定,务必守好城池,以此为据点。同时,宁乡军、山东军和秦军的主力会向到靠拢,到时候四路大军合而为一攻打北京,务必毕其功于一役。

在此之前,镇海军万勿轻易同建奴开战。正蓝旗主力尚存,且士气高昂。若镇海军在战场上受挫,必将动摇各路大军士气,将这一战打成夹生饭。

信中,孙元还说他当初在河南同豪格交过手,知道正蓝旗的战斗力。

这支军队不好对付,镇海军未必啃得下来。

……

见孙元在信上不断提起正蓝旗的战斗力,郑成功毕竟是个少年英雄,心中还是很不服气的:大都是人,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凭什么说镇海军就打不过正蓝旗。

不过,冷静下来之后,郑成功还是觉得慎重一点好。

听人说,那次在河南归德,孙太初和豪格打过一仗。宁乡军自然获得了最后胜利,这没有任何悬念。但是,那一仗刚开始的时候宁乡军打得还是颇为困难。能够和不世军神孙太初在战场上打得旗鼓相当,可见豪格子也是个人物。

而且,先不说豪格。就说同正蓝旗军队战斗力不相上下的阿济格部来说。去年在大胜关的时候,如果不是宁乡军水师在关键时刻从屁股后给建奴来上一记,自己不也险些吃了一场空前败仗。

如此看来,镇海军只怕真打不过豪格。

作为一支大军的统帅,这两年郑成功算是历练出来了,特别是在这种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战争中,确实耍不得孩子气。

想了想,郑成功还是觉得想牢牢将保定城控制在手中,等待各军与自己汇合妥当。

其实,说穿了这一仗的主角只能是宁乡军,这种苦仗恶仗也只能曹国公麾下的虎狼之师打得下来,其他人只能在旁边配合。

至于什么先入北京者为王,好男儿为国效力,早就将生死看得淡了,还在乎区区名利官爵?

“也好,且让士卒们好好休整,好好享受胜利果实,这阵子大家过得也实在是太苦了。”

正在这个时候,粮仓的门突然打开,一阵狂风卷着雪花吹进来,直接扑到郑成功的脸上。

有人禀告:“靖远伯,郑总兵来了。”

“郑总兵?”郑成功面上全是风雪,一时间竟被吹得睁不开眼睛,他有点回不过神来,心道,镇海军中又有什么郑总兵?

一条高大的身影走了进来,然后是清朗的大笑:“大木真是好兴致,一个人躲在这里偷得浮生半日闲。外面好大风雪,可冻死我了。我到是有些羡慕你来着。”

正是自己四叔叔郑鸿逵的声音,他是镇江总兵,自然就是郑总兵了。

“四叔!”郑成功大喜,一个骨碌跳起来,一揖到地:“侄儿拜见叔父。”

郑鸿逵猛地将郑成功扶起,笑道:“何须如此,何须如此。你现在都是靖远伯,一军统帅,无论官职还是爵位都高过为叔,该我给你行礼才是。”

郑成功:“四叔,叔父就是叔父。”

郑鸿逵抱住郑成功,


状态提示:第1347章 信使--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