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恐怖悬疑>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心理测量者第2季主创声优访谈

《心理测量者》第1季凭借豪华的制作阵容、扣人心弦的情节和高质量的画面建立起强大的口碑。作为一部惩恶扬善的作品来说,第一季结局槙岛圣护的死亡是符合主题的,但是站在创作者的角度考虑,这样一名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配角死后,当不再有强大的罪恶考验正义的立场时,故事的冲突将远不如从前精彩。因此第二季要怎样才能超越前作,更进一步呢?

【系列构成冲方丁访谈】

■第2季的系列构成在刚见面的一个晚上就完成了

——请谈谈您参与制作《心理测量者》这部作品的经过。

冲方:一开始是制片人寄了《心理测量者》第1季的全套dvd给我。我原本以为他只是想告诉我一声“最近在做这个工作”,近况汇报一下。于是我回复他:“下次有机会我们一起去喝酒。”然后我们去喝了一次酒,约好下次有机会再去喝酒。结果这个机会来得很快。我去了以后才发现富士电视台和其他公司的制作人全\ 都坐成一列了,而且其中还有塩谷(直义)监督。他对我说“这次请多关照”(笑)。看来我当时喝醉以后答应那个制片人当系列构成了,但是我自己已经忘光了,于是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加入了。

——哈哈哈。您看了这部作品后有什么感想?

冲方:我看一部新作品时,习惯先看第1话和大结局。看了第1话的潜力和大结局的收尾后就大致知道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了。我用这种方法看了《心理测量者》以后发现这部作品太强大了。然后又看了第1话到大结局之间的整个过程。大家容易以为《心理测量者》是一部靠猎奇来吸引眼球的作品,但其实整个故事的结构组织得非常好。第1季中常守朱和狡啮慎也是一对搭档,他俩的正义也形成了对比。

——这次是第1季的续篇。您是如何完成系列构成的呢?

冲方:我已经记不起当时的会议说了些什么了,不过我后来又和塩谷监督一起去喝过酒,又喝得酩酊大醉,大家醺醺地继续讨论,渐渐整个故事的结构就成型了。结果那天晚上就把系列构成完成了。

——咦!真的吗?

冲方:好像都是因为酒的关系才成功的(笑)。当然,我们也会正正经经地开会。当时的时间流程对我来说非常紧,所以如果不靠瞬间的爆发力,我就只能拒绝(《心理测量者》第2季的委托)了。幸好我集中全力做完了。

——第1季已经完结的作品,要想后续情节很难?

冲方:从道理上来说,只要想编故事就可以一直编下去。但是,要把“反乌托邦”(出现“被管制的社会”的反乌托邦作品)、“科幻”和“警匪推理”元素结合起来,编出有趣的故事就非常难了。如果过分地去追求这些世界观,就有可能会导致角色形象越来越模糊。特别是这部作品,它的背景是“被监视的社会”,是“反乌托邦作品”,也就是“被管制的社会”。为了让故事更好看,就必须要出现“不受管制的人”。这样的话就必须要设置这个世界的矛盾所在。如果不让这个设定自然地融入作品中,就会变成一味叙述世界观的作品了。与此同时,“警匪故事”中如果不能让观众与主人公“对犯罪的愤怒和正义感”产生共鸣,就会变成单纯解开复杂谜团的故事了。最后只是一部无法让观众进行代入感情的作品。像这样必须要同时考虑的要素还有很多。

——要把世界设定、故事情节和角色都结合在一起。

冲方:为了不抹杀角色的特性,我们要琢磨他们的心理。开会时我们就像在做填字游戏似的构筑故事,带着“必须要这样刻画这个角色”的心情来破坏他们。打个比方来说,捣年糕和揉面团都是为了不让年糕的口感太硬。在开会和喝酒时,我会尽量提出一些不同寻常的意见出来。

■一年半后的世界,成长后的常守朱遭遇的拦路墙

——这次是前作的后续,常守朱、宜野座伸元、六合冢弥生、唐之社志恩这些角色都有出场。在续篇中是怎样刻画这些角色的?

<

状态提示:心理测量者第2季主创声优访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