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都市现代>变身香江>第五十三章 《明朝》
事笔法,像平常街头巷尾唠家常一样,把自己所理解的历史写给想要看的人看。

也许那些读惯了有引注、有自己宏观构架和猜想的历史著作的人对这种通俗读物没兴趣,觉得它没有学术价值。

前世的林静就有一位历史老师,非常不喜欢这部书,觉得它不适合给对历史没什么认识的人看,会将那些还没读过明朝正史的小孩子教坏了。

因为虽然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有时候灌注太多个人的观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历史真相的本身。就像余秋雨曾说,《明史》是二十四史中最完善的一部史书一样,让人觉得是不靠谱的。

这也是为什么《明朝那些事儿》只是一部属于茶余饭后消遣之作、畅销书的缘故吧,当年明月没能将趣味性和学术性兼顾起来,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林静只读过《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卷到第四卷,而原著有七卷,也就是说她需要自己去完成剩下的三卷。

不过框架已经有了,写作手法已经有了,她只要查阅史书,按照这个模式去写就没问题,大体上并不会出现多少偏差,也就是某些细节可能会有所异同。

其实就算是记忆中有原著完整的四卷,她也不能一字不差的复制下来。

因为当年明月为了让文章妙趣横生,更贴近大众的口味,大量的运用了后世那些带有调侃性络语言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就有如老秀才看火星文一样,根本不可能看得懂。

所以她必须采用另外的表述,将这些词语用现下的流行俗语替换下来。

而且就林静读过的四卷,是有些不少漏洞的,可能与当面明月进行连载式的创作方式有关,速度快了,资料准备不够充分,质量上难免就会有所牺牲。

不过“翔实”这个问题对于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的林静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她只要大量去阅读明朝史料,就能填补这些小漏洞。

当然,某些大漏洞是填补不了的,毕竟《明朝那些事儿》的基调就有戏说的味道,属于通俗读物,真要去填补,只能整部书推倒重来。只是这样,《明朝那些事儿》也不会再是《明朝那些事儿》了。

“别浪费时间和我说话了,快写,快写,我还等着看呢。”梁音宁此时就好像后世那些网络丝,无师自通的崔更来了!

“是你要和我说话的。”

“好,是我错了,我再也不说话,你继续写。”梁音宁说完修炼起了闭口禅。


状态提示:第五十三章 《明朝》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