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南似乎有些意犹未尽,指着窗外的那渐渐远去的轰炸机群继续道:“看到没?他们是我们防御吴淞口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利器!”

张静江感慨道:“今天真是开了眼界了。”心里感叹:致公党有今日成就,绝非侥幸啊!如果飞机真能挡住列强的海上威胁的话,那将国之幸事!

“还没到吴淞口,我对司徒南先生的大上海计划充满信心了。”虞恰卿符合道。

“过奖了,大上海计划不是我一个人的,它是大家的,属于所有建设者。”

司徒南谦虚道。

早在去年的时候,大上海计划就有人提出来了,只是后来被宋子文等人押后了。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美华财团把相当多的资源向南京、武汉等内陆城市倾斜,建立一批重工业企业,也无法忽视上海在国家金融、工业、文化领域的中心地位,大上海计划的出炉是大势所趋。

“张老你们看,下面就是江湾了,大上海建设计划的精华地区,我们要建设一个比租界还要繁华的上海。”

司徒南道,为了实施空中侦察,客机在他的吩咐下,一直保持比较低的速度。机长在他的命令下,慢慢地把降低飞行高度,黄浦江上空盘旋。

江湾,顾名思义,就是黄浦江转弯的地方,位于黄浦江西岸,比邻公共租界,正好挡在公共租界扩张的方向上。

后世大名鼎鼎的陆家嘴就和江湾隔江相望。

鸟瞰黄浦江,上海一览无遗。江面船只往来如梭。如火柴盒般大小,在慢慢的蠕动,看起来很渺小的样子,若是在地面上观看。那些船只却有着山岳般伟岸的身影,这种对比实在有趣。

“上海市繁华的,在国内很少看见这样的城市,不过出了租界,华界就慢慢地落后荒芜起来了。我们中国人一定要在上海建一座新城,比租界还好!”

张静江视线依旧落在地面上,看着租界把上海分成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不由得感慨道。

事实上和其他内陆乡镇相比,江湾并不算太落后,只是和租界一比。差距就出来了。像个寒酸的乞丐。苦逼地承受着旁边衣着华丽的高富帅的鄙视。

“哎呦!在地面感觉还不强烈,上了天一看,同在黄浦江畔。原来差距这么大。要说浦东,差距就更大了。”

虞恰卿道。

“浦东就算了,我们现在没那么多钱洒在浦东。”司徒南摇摇头,现在的浦东烂地一片,实在没什么投资价值。

飞机沿着黄浦江向长江口飞去,十里洋场被抛在脑后,呈现在司徒南面前的是一片更广阔的水域。

“租界迟早会收回来的。和租界相比,吴淞口这边的发展前景也不差,水更深,不像租界里面。超过万吨的船只要等到涨潮时候才能开进去,所以很有必要在长江口临海地方修筑一座深水港。”司徒南道。

回顾上海的历史,上海的发展轨迹是向海洋一步步走出去的,港口从黄浦江向长江口,然后再到外洋,船舶吨位也从千吨级到万吨级再到十万吨级,不过那几乎是百年后的事了,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

张静江心思灵动,似乎从司徒南的话里得到某些信息,试探着问道:“你的意思是……难道黄浦江的水太浅了?准备在长江口修筑新港口,这可是大工程啊!”

“确有此意。”司徒南点点头。

黄浦江如果没疏浚的话,超过万吨的船只驶进去也有些困难。列强的巨舰不是没有光顾过上海,只是更多的时候停在长江口,必要时冲进黄浦江里炫耀一番然后赶在退潮前跑出来。

至于一般轮船也是如此,南星轮船公司的大型邮轮就进不了租界里面的港口,不得不通过渡轮实现邮轮和租界里面的码头之间的往来。

在大上海建设计划中,司徒南的目光已经从黄浦江跳出来,盯上了长江口。宝山——那才是司徒南记忆中对上海的最深刻印象,如果可以的话,他还想在宝山建一座铁厂,规模或许不下于汉阳铁厂。只是这计划过于庞大,大部分存在司徒南的脑海里,一时无法对旁人明言。

状态提示:326 鸟瞰江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