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1479节:第六百五十九章 急行
山一带也看到有不少报纸一类的东西,商人办报,医院有报,还有官方的塘报也有刊印和点评,十分详细,比起江南的邸抄塘报要详细和鲜明许多。

这么多报纸,居然没有一个生员士子或是士绅反对张守仁,吴应箕和张溥也曾私下到几个士绅家中拜访,得到的反应是一致的,各家都十分欢迎他们这样的名士造访,而提起张守仁时,除了真心或假意的赞颂之外,就没有任何的其余反应。

如果一味探询下去,就会遭遇到冷淡的反应和态度,最终不得不尴尬的告辞。

这样的情形当然是不对劲,叫吴应箕有一种窒息之感,但他找不到一点不对劲的地方,所有一切都只是他的感觉,登州之行,原本在计划之外,他也是想到张守仁控制薄弱一些的地方,看看在浮山军镇之外,是不是还有一些可探寻的东西。

“次尾兄,但愿我二人有再见之期。”

“但愿如此!”

最后时刻,两人相揖而别,吴应箕突然道:“卧子,无论我在登莱看到什么,回南后当会著述以书,甚至会有人刊印,你不会怪我罢?”

“这自然不会,”陈龙子笑道:“所见一切,有什么见不得人?总不会如你在崇祯早年那时写成的河南纪行一样,伤心惨毒,叫人不忍细读吧?”

“呵呵,如此便好。”

吴应箕在崇祯初年时曾经入京赴京试,回南直隶时路经河南,所记述的一切都是催比追科弄的百姓逃亡,逃九户而留一户者,赋役就落在那一户人的身上,种种催逼的惨况,令人读其文章之后,平生愤怒之感。

当然,吴应箕没敢把责任推给皇帝,甚至没有敢得罪官僚集团和士子,只是把地方上的责任一律推给贡生监生等杂流选出来的县官身上,对这些非进士出身的杂流大加攻击,至于进士官员和皇帝的责任,则视若无睹了。

此次登莱之行,陈子龙出面,浮山上下也在配合,其中用意不言自明。

几个书生都是天下饱学名士,文字一出来,几千几万乃至数十万人传抄,这是当时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强大的舆论力量,在这方面,张守仁这个伯爵大将军真是比不上的,相差太远了。

如果东林和复社一直攻击他,最少在江南和闽浙一带,他的名声会一路臭下去的。

这一次的接待行为,也算是一次公关行为,只是效果如何,现在可是没法预料。

在陈子龙和吴应箕依依不舍话别的时候,张溥与候方域已经往胶州东向高密的官道上了,他们经由这条道路,经青州,入青州府,与府中官员士绅交流往来,既然是名士,就得多做一些名士的事情,对他们的到来,想必青州方向是十分欢迎的。

甚至在青州府中的衡王也会召见他们,不过一般情形下,名士是不大可能与亲藩结交的,自毁名声,毫无实益。

他们二十四日到青州,耽搁了两日,二十六日自青州取道直奔济南,在途中接到迅息,在三月二十五日时,刘泽青的部曲已经在济南东门外了,是否入城,尚未能知晓。

尽管张溥对刘泽清及其部属的战斗力十分不满,但刘泽清好歹是靠的住的一方镇将,进入济南后叫这厮重整旗鼓,放在德州济南到兖州这几个漕运中心和富裕地方,正好对张守仁是一种辖制……怀着这种心思,张溥与候方域就不再于青州耽搁,而是兼程攒行,往着济南府城的方向赶过去。

……

……[

“天如兄,我可真是要累死了。”

崇祯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经过长途跋涉,特别是到济南与青州交界时,官道高洼不平,春季少雨,这几年又一直干旱,纵不及河南北直那样旱的厉害,山东这边也是够瞧的,一路上尘飞土扬,就算是张溥坐在轿子之中都不可幸免,每天早晨上轿时是好好的,下了轿就是一头一脸一身的尘土。

好不容易走到济南,张溥却不打近处入城,绕道十来里,绕过济南绵延几十里的羊马墙,从那些村落人家一直走到东门附近,等赶到了,也是日暮西沉,再迟一会儿,天就要


状态提示:第1479节:第六百五十九章 急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