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很快来到巡抚衙门,此时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官员们一个个气急败坏,吵得热火朝天,均在商议怎么办。战争来的太过突兀,来的太过猛烈,让他们没有丝毫准备。

大晋的规矩,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他们不想死,更不想上阵杀敌,对于手,上阵杀敌同等于送死。

巡抚面沉如水,给众人增加了几分底气,一双双期盼的眼睛看向巡抚,等待他拿主意,希望巡抚大人可以想出良策。

有人提出建议:“平民百姓需要安抚,否则民众乱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也有人担忧不已,就不知他担忧的是自己,还是百姓:“街上已经乱了,必须派人维护秩序。”

“现在外面刚乱起来,一定要想出对策。”

“城门已经有百姓开始逃跑。”

“救兵什么时候才能到?”

“如果羌族打过来了怎么办。”

一个个人七嘴八舌,急的嘴巴冒泡,王大人狠狠地说道:“我要先将家人送走。”

有了他开头,其余人立马开始思索,要怎样才能保全家人,至于抗敌,民间百姓什么的,谁在乎呢。

黎耀楠冷眼旁观,最后一点内疚全部湮灭,果然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的官员简直死有余辜。

也有几个人很沉默,身上官职不高,面上露出愤愤之色,然而敢怒不敢言,黎耀楠仔细把人记在心上,如果想谋成一件事情,少不了左膀右臂,嫌弃地打量了黄大人一眼,或许他也可以用用。一个人的品行,只有在危难关头才能看的出来,这话一点不假。

众位官员你一言我一语说够了,全部期待的看着巡抚,唯有巡抚手中有兵马,虽然不多,只有八千卫兵,但也足够安抚人心。

巡抚确实没让大家失望,轻飘飘的一句话,安定了众位官员的情绪:“总兵很快就到,本官已经给云贵总督送了信,众位不必着急,羌族打不过来。”

“那就好。”刘大人面露喜色,张大人也松了口气。

王大人仍然在心中盘算,要将家人早日送出去。

黄大人义正言辞:“城门何时关闭,百姓怎么办?粮食怎么办?如今大理还有多少粮食够吃,还请大人拿主意。”

黎耀楠颇为讶异,没想到黄大人还有这种勇气。

巡抚淡淡扫他一眼:“这位是......”

毛大人急忙道歉:“他是下官院中知事,脑子不太不好使,还请大人见谅。”

杨大人和李大人纷纷附和:“毛大人所言即是,此事咱们衙门人尽皆知。”

黄大人觉得很委屈,为什么每次自己谏言,总会被旁人忽略,这一次竟然还被污蔑脑子有问题,委屈的看向黎大人,希望他能说句公道话。

黄大人以为,黎大人虽然脾气不好,但绝对是一位一心为民的好官。哪怕自己屡屡碰壁,仍然不能阻止他对黎大人的崇拜,特别是看见黎大人,居然斩了华阳县令,黄大人心里的敬仰,犹如滔滔黄河之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黎大人有何话说。”巡抚面色暗沉,语气不怎么好。

黎耀楠觉得自己躺枪了,迅速收回刚才黄大人的一丁点改观,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确实是至理名言,淡淡道:“下官以为百姓需要安抚,粮食也要清点,众位大人以为呢?”

黎耀楠决定祸水东引,粮食事关民生,更关系到大家的存亡,他不怕众位官员不应和。

刘大人连忙点头:“是极,边境已经开战,粮食定然会紧缺,一定要尽快清点。”

张大人心中一紧,接着道:“城门有八千卫兵要养,粮食如果不够,是否要去民间征收?”

黎耀楠冷冷看他一眼,心里升起一阵厌烦:“先清点粮食再说罢,你还嫌民间不够乱?”

张大人脸色一黑:“粮食不够你负责?”

黎耀楠动动嘴皮子:“百姓乱了你负责?羌族给了你什么好处,让你这样尽心尽力?百姓乱了,羌族乘虚而入,张大人你究竟有何居心。”

“你......”张大人气得满脸通红。

巡抚淡淡的说道:“黎大人好


状态提示:第110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