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明末火器称王>第111章 兵工新品

九月二十九ri,查应才回到了迁江。

他人不卸甲、马不摘鞍,立刻命令江陆营集合cao练。

一个月前,查应才刚刚把这支部队召集起来,他就出了远门。他本想去南丹卫总部讨要几十门火炮,最后炮没要回来,自己却被留下了。

数年前贵州一战中,南丹卫的jing锐部队和军官都损失殆尽,白指挥使就一口咬住了查应才,令他负责cao练南丹卫的另外5个千户所,编制部队统一号令,还要给军官们扫盲。

现在查应才终于回来了,他望着迁江营的两千兵马浩浩荡荡地排开阵势,不免心chao澎湃,这支部队才是他的亲儿子啊!

迁江陆营还未满月,正是一穷二白的状态。大半数士兵手中都握着竹枪,半数人打着赤脚,连旗号都不齐备。但这些士兵身上有一种很动人的东西——那就是煞气!

查应才骑着马,矗立在他们的目光之中,他能分明地感到那些眼睛中透着一种决然的神se。那种眼神告诉别人:他们无所畏惧,他们心中空寂,他们只等着号令。

紧接着,千总魏广良下令演示军阵——锥阵、雁阵、平阵、行军阵,迁江陆营朝着虚拟的敌人推进、合围、策应、包抄、强袭……虽然步伐还很凌乱,各中队、大队的节奏还不够协同。但隆隆的脚步声,嘹亮的呼吼声,刀剑在盾牌上沉稳的撞击声,凝聚成一股必杀的合奏。

查应才忽然想起金士麒曾经唾沫纷飞地描述这些山兵对猛坎一战时如何殊死勇猛。此刻,他终于信服了,甚至眼前这队伍已经超乎他的想象。

记得一个月前他刚刚集结这支队伍时,那些山民根本没这么勇猛。那时候他们从藏宝港工地上、作坊里、树林中聚集而来,被集结在兵营里,他们脸上还带着懈怠、疲倦、惊恐的神se。没想到,仅仅一个月他们就脱胎换骨成为了士兵。

金士麒策马过来,指着这队伍:“只要拿到武器,他们就可以上阵。”

查应才低声问他,“这些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你给他们涨银饷了?”

“我在他们的心里塞了一团火。”

那是怒火,也是希望之火。

那天晚些时候,金士麒便把罗昂的事情告知了查应才。

他说迁江营看似平静,其实暗流涌动。士兵们虽然来自于相同的山寨,他们之间却存在着一道沟壑。赤脚兵与甲兵,他们是奴才与主子的区别,有着血泪之仇。此事若不得解决,必将成为陆营的隐患。

查应才jing通兵法韬略,但他只知道士兵有勤有懒有勇有懦,却没有想过这种深入骨髓的矛盾,这已经超过了“军官”所能处理的范畴。金士麒却说:迟早一天我们要做出决定,到底要站在谁的一边。

“这陆营是我们的。”查应才做了选择:“把那些甲兵们都赶走。”

“那你就要跟十寨决裂,陆营就会崩溃。”金士麒摇头,“一步步来,先把我们的人插进去。”

“你想怎么插?”

“把汉兵和山兵混编。”

当前的迁江营编有4个步兵大队,每个大队400多人,其中汉兵只有60人。这些汉人士兵都是前龙武营将领的私兵,少数升任军官,大部分都担任弓箭手和火铳手,编制在“弓兵中队”里。

而步兵中队只有1名百总和2名旗长是汉人,其余都是山兵,因此被甲兵们把持着。

金士麒的建议就是把弓兵抽出一半,分散的到各个步兵中队去。他们将转职成为“小旗长”和“掷弹兵”,由此代替甲兵的地位。从此“掷弹兵”不仅仅是兵种分工,也将带有政治意义:他们是从辽东来的老兵,他们控制着各中队的主要火力,他们是各中队的骨干。

“贤弟,此策甚好。但我担心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的‘转职计划’也涉及到了编制和战术变化,实施起来会很复杂。”

“查兄多虑了。要知道我们的兵器时常在变,我们的敌人也在变化,我们已经从辽东变到了广西来。总而言之,‘变’乃是常态。”

“但仅仅把汉兵混编进去就够了吗?”

“当然不够。


状态提示:第111章 兵工新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