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穿越重生>重生科技狂人>第0285章 帝女花的有趣选角

事实上,梦工厂在香江娱乐圈的另类已经日渐明显了。

老板唐焕根本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所有事务都推给了副总裁胡音梦。自然而然地,梦工厂的名字和胡音梦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好事者联系到了一起,毕竟都有一个“梦”字嘛,而胡音梦特立独行的女文青风格也逐渐广为人知。

这位才女不靠出位的言论出风头,但仅凭着博学的修为、精辟的见解和高冷的气质,便让形形色色的文人骚客们俯首帖耳。

漫画部门的主笔们、原本属于电视台的幕后人员们……等等梦工厂势力范围内的人,堪称为被这个光环首当其冲地笼罩的最大一批信徒。

萧笙乖乖地回去改剧本,不但没人议论,反而被看做习以为常。

随着梅小青、王心慰、乐易玲的手握实权,刘家豪和李兆熊分别夫凭妻贵,而乐易玲则成了不少所谓青年才俊的追逐目标,但“高冷”是很容易传染的,于是纷纷吃了闭门羹。

凡此种种,便能说明这个将来会被称之为“女神”的现象是如何地深入人心了。

香江是个男权社会不假,但更信奉成功至上,因而各种奇葩的宽容比比皆是,奇女子、才女……时有登台亮相。

原本时空里,像施南生、林燕妮、白韵琴、狄娜、俞琤等为数不多的才女名嘴们,敢作敢为,被公认为香江才女,民间对其津津乐道之余,产生的影响力随之不容小觑。

所以,胡音梦在梦工厂的领导力,其强悍和稳固程度,不是外人能够想象的,这里面带着几分偶像崇拜的意味。

见萧笙顶着修改剧本的压力,也没放弃对这次创作的热衷,唐焕自然也要重视一番。

《武侠帝女花》。顾名思义,即用“武侠”包装的“帝女花”,其是著名的粤剧戏宝。

在1960年代之前,粤剧在香江非常流行。当时演出主要集中在利舞台、高升戏院、太平戏院,以及新光戏院等旧式戏院,一个星期里差不多天天都有不同的剧目上演。

当时,粤剧不仅流行于广_东、广_西、香江、澳_门等地,由于很多中国人移民海外。以致美洲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广府华侨聚居地区,都有粤剧演出。

东南亚一带更有一些世代相传的粤剧艺人、固定的剧团、行会和演出场地,比如新加坡的“庆维新”,以及吉隆坡的“普长春”。

随着电影的蓬勃发展,粤剧对观众的吸引力大为降低,但聪明人比比皆是,粤剧电影的艺术形式出现了,《帝女花》便被两次搬上大屏幕。

第一次是1959年,任剑辉和白雪仙的版本。

第二次是1976年,两人的弟子。雏凤鸣剧团成员龙剑笙和梅雪诗的版本,由嘉禾出品,吴宇森执导,顾家辉编曲。

《帝女花》第一次被改编成电视剧,是1977年tvb拍摄的《民间传奇之帝女花》,由黄允材、汪明荃主演,主题曲《并蒂花》由罗文、汪明荃主唱。

“当初tvb拍摄的《帝女花》,只是一部几集的短剧,但观众反响出奇地好。”萧笙自信满满地分析,“据我观察。这个题材大有潜力可挖。”

唐焕不置可否地一笑,他记得原本时空里的1994年,宝岛的中视公司,也制作了一部电视剧《帝女花》。主演为赵雅之和叶童。

当时,赵雅之和叶童已经被《新白娘子传奇》捧成了一对黄金组合,但也抵挡不住粗制乱造的拉黑,最终反响平平。

后来的2003年,tvb又拍了一部《帝女花》,有30点的平均收视率。

这个题材。确实如萧笙所言,大有潜力可挖,而毫无疑问的是,香江出品最为正宗。

《帝女花》的内容,由史实改编而来,讲的是明末崇祯之女长平公主和周世显的故事。

《明史》记载:长平公主,年十六,帝选周显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

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

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又斫昭仁公主於昭仁殿。

越五日,主复苏。

大清顺治二年上书言:“九死臣妾,


状态提示:第0285章 帝女花的有趣选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