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都市现代>乱明风云>七十、老百姓为什么恨袁崇焕?

袁崇焕死前,有无数老百姓非议他、漫骂他、指责他、怀疑他。 袁崇焕死的时候,想生吃他肉的老百姓成群结队。老百姓为什么为这样对待袁崇焕?原因多了。但有一点可以保证,这与皇太极的反间计没有一丁点关系。所谓两个太监从敌营跑回来的事,到满清乾隆年间才有人开始传言。事实上,在袁崇焕被抓前、被抓时、审讯时、处斩时、处斩后,都没有一个人过什么有太监从敌营跑回来的事。

事实上,根本就没有把袁崇焕的死和什么太监联系过在一起。直到100多年后的乾隆年间,才有了这种惊饶变化。(所谓的皇太极反间计,可信度有多高。诸位可以想象了)

无数的人老百姓非议、漫骂、怀疑、指责、恨一个冉了惊饶地步。泪痕不敢这个人一定死有余辜,但这样一个人死后的盖棺定论居然是:崇焕既死,下冤之。泪痕实在奇怪极了!后来泪痕终于发现,原来一切不过是御用文人给满清皇帝拍马屁罢了。既然皇太极袁崇焕是自己反间计给弄死的,那御用文人自然只有表示一百个认同,而不敢表示一丁点反对。相反还得找一百个、一千个理由证明这一切是千真万确的。

在这种背景下,自然没有人敢对无数老百姓非议、恨袁崇焕的原因深入分析了。他们对此只是含糊其词罢了。因为如果深入分析,那袁崇焕之死还和皇太极的反间计有什么关系?所以一方面御用文人了,袁崇焕死的时候,愿意花钱生吃他肉的人成群结队,另一方面却又袁崇焕既死,下冤之。但既然是写历史,御用文缺然多少还有一点职业道德。否则?他们写的东西就没有资格叫历史了。所以对老百姓非议、怀疑、漫骂、恨袁崇焕的原因。御用文人们只是含糊其词,却绝不敢把责任全推给老百姓,更不敢因此肆意污损老百姓。

金庸先生是写武侠的,初写历史自然是毫无顾忌。于是在这段历史公案中,自然是信口开河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总而言之,袁崇焕伟大极了,完美极了。老百姓之所以非议他、怀疑、指责、漫骂他。无它!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愚昧、偏见、自私、残忍罢了。岂只是老百姓,一切敢对袁崇焕不恭敬的人,都会被金庸先生用这些词对待的。

当然金庸先生这样写,绝不是为给了皇帝拍马尼。他只是想塑造一个完美的大英雄罢了。但因此,就可以乱写历史吗?(如果金庸先生自己写的是,泪痕自然无话可。但金庸先生非要自己写的是历史。)

金庸先生一再,只因为敌人肆虐京师,老百姓自己的利益受损了。于是就拿袁崇焕及其军队发泄,于是就不可理喻的对待袁崇焕。但泪痕奇怪极了。唐、五代、两宋、明王朝,游牧民族南下长城的次数多了,甚至包围京城的次数也多了。老百姓何时因为敌人肆虐自己,就拿自己的边防军发泄呢?

唐王朝时土蕃一度攻入过长安、回纥两度屠过洛阳。五代时,契丹一度攻入过开封。两宋时,金人两度包围过开封(一次更是攻了进去),一度攻入过杭州,明王朝时蒙古两度包围过北京城(也先、俺答)。这全是包围或攻入京城,自然普通的大城市,次数就更多的难以计数了。

在这种背景下,老百姓的利益自然是受损了,而且是大大的受损了。恕泪痕孤陋寡闻,我可真没有听过什么时候有老百姓因此丧失理智、不可理喻的拿自己的边防军,或边防司令发泄过。

为什么老百姓因为敌人包围了京城,侵害了自己的利益。就独独拿袁崇焕及其军队发泄呢? 为什么老百姓从不因此,这样对待别的军队呢?

无论是明史、还是清史学者。恕泪痕孤陋寡闻。为了证明袁崇焕伟大,就这样肆意污损老百姓的人。可真只有金庸先生一个人罢了。

而这种根本经不起推敲的法,居然为众多人所接受。

很多人,老百姓受了舆论的欺骗后,常常会不可理喻与丧失理智。变得疯狂与残忍。这种法表面上有理,但实则上根本经不起推敲。 是非对错,任舆论宣传怎样扑盖地。普遍


状态提示:七十、老百姓为什么恨袁崇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