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以前揍起儿子,那叫一个身手矫健,花样百出,如今不拄着拐杖连起身都难,更别提迈开腿、快步走了。

不过病情却是一直在好转且又稳定,只待之后慢慢调养——王爷底子不错,征战多年身上也有暗伤,但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重症。

听到这个消息,王府上下包括王爷帐下大军将士大多心情迅速平稳,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至于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发觉事不可为,便也老实下来继续等待上级命令。

所以若斯国这回疾驰百里,攻打过来的时候……很不凑巧,正是守关大将收到王爷身体好转的消息,信里甚至还有王爷的手谕,虽然只是寥寥数字,但无论笔力还是字迹都与以前相差不大:若有差池,提头来见!

若斯国只是得了消息试着跑来捡个便宜,所以攻城军械、补给都不太充裕,发觉大秦军心稳定,自己先生了退意。大秦这边又是守方,天然优势足以让大家以逸待劳,并趁着若斯国撤军事出城掩杀一阵,最后若斯军留下百余尸体,灰溜溜地退回了若斯边关。

只是这场小胜的军报和镇南王初愈的消息却几乎是同时送到了京城陛下的案前——原因是信使半道竟被突发的洪水阻拦,不得不绕了远路,最后日夜奔驰不敢停歇,终于赶到京城及时复命。

对兵部侍郎这般说辞,皇帝顾昊微微挑了下眉,什么也没说,而他早已收到了叶灵的密信,信里更有一段金璨亲笔,详细介绍了王爷的身体状况。

陛下这番举止如常,全无焦急担忧之色,让某些人以为他并不在意镇南王的身体,甚至死活。

谢家人又有点蠢蠢欲动。

皇帝怎么可能不在意亲弟弟呢?镇南王桀骜不驯,即使出于好意为了阻拦便命人对准太子的腿射上一弩……皇帝知道了还是什么都没说。

这兄弟俩早年相依为命,备尝艰辛,弟弟又为了自己登基而立下了汗马功劳,有这些情意在,只要没真的揭竿造反,皇帝还是想尽力容下这个弟弟——他也只有这一个兄弟了。再加上当年谢芙蓉运筹帷幄,为兄弟两个积攒下不少家业,还笼络了一批人才……这就是帝后包括太子都十分善待顾晟与谢芙蓉两个亲生儿子关键的原因。

谢家兄弟并非不知道陛下对镇南王一直很是宽容——他家好歹也是一路跟紧顾昊才越发显赫。

只是这兄弟俩都属于薄情人,他们一向以己度人,总觉得陛下应是更担心镇南王倒下,导致南方失陷,所以安排、培养出合适的南面大军新主将以及若干副将,陛下才能允许他们大动镇南王。

他们把这份心思逐渐透露给二皇子,顾淳听了面上大致认同,心中却对谢家多了几分怀疑:他毕竟是帝后亲儿子,又是在父母身边长大,就算再被如今群臣捧得飘飘然也能猜到父母的一些真实想法。南方大军或许会在以后更换大帅,但父皇绝不会轻易让皇叔没了下场。

可喜可贺,顾淳终于看出谢家失之于偏颇,同时他也想到该提拔一二人家,与谢家平衡一下了。

却说镇南王顾晟退了烧,积攒下的那些军务政事就都向他一起“奔涌”而来。幸好世子顾泽以及杨、柳、程三位先生替王爷分担了大半,但仍有些事务需要王爷亲自处置。

顾涵正是为了父亲身体刚刚好转,便忙于公事而恼火,他直接冲进了书房,言语间……当然不会太客气,“臭老头”,“作啊”,“病了又麻烦人”之类的词儿全都说出了口——顾涵也是受了诸位兄弟和三位幕僚以及王爷亲信大将们的托付,反正他也挨打挨习惯了,多一次少一次也没什么差别。

而公公退了烧,金璨也就功成身退,在自家院子里照顾儿女——才怪,她直把一双奶娃放在身后,自己则和叶灵,陈叔一起商量自家工坊的生产经营、进货出货等若干事项。

至于新招募的几个有些数理基础,人品出身全靠得住的青年,金璨有空时还得额外给他们开开小灶。做实验这种事儿,也需要点天赋,有些人操作时让人一看就觉得十分放心;而有些人只是随手加


状态提示:第64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