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都市现代>宫墙夜话>第20章 朝中措(三)

“拿到诏书的时候,本宫还当是圣上跟本宫开的一个玩笑。”

见我讶然,她笑得开怀:“很奇怪吗?圣上常常开这样的玩笑。幼时出天花,脸上留了些疤痕,回回在本宫宫里用早饭,就嘱咐准备烧饼……烧饼,姑姑尝过吗?面饼撒上芝麻烤过,香气扑鼻。”

“没想到……奴婢倒是没想到,圣祖这样接地气。”

宜妃摇摇头:“这样的事多着呢,爱开玩笑,本宫开他的玩笑也不恼。而且只在本宫这里吃烧饼,说是旁人宫里的不好吃,伺候的宫人也不如翊坤宫的活泼。”

我笑着点头:“换个胆子小的,确实不大敢当着圣祖爷的面拿烧饼上来。”

宜妃叹了口气:“圣上在本宫这里玩笑惯了,所以看到那诏书,本宫还以为……”

还以为他安然无恙,能接着保她郭络罗氏下半生富贵平安泰康顺遂?

从诏书开始,就什么都变了。

先是宜妃坐着软榻前往乾清宫看视,在宫门口遇见了德妃众人。因是在病中,又是坐着软榻来的,自然比不上听见消息就急匆匆赶来的惠妃、德妃她们。圣上驾崩,宜妃心中慌乱,也没有顾得上惠妃是排在自己前头的,只催着众人往殿内去,这么一来,也就没有看到在后妃们后头嘱咐丧仪事项的雍亲王。

“本宫记得,似乎是对抬着软榻的人吼了一句什么,地上站着的雍亲王就分开人群站到了本宫跟前。”

雍亲王,四阿哥,德妃长子,现下看来,城府颇深,又极重君威。

当时,雍亲王只是站在软榻跟前,垂着头拱手行礼:“宜娘娘恐是担心过了头,一时忘了宫中礼仪,如此进宫只怕不妥,还请宜娘娘三思。”

我回头看着宜妃。

“本宫也是伤心得过了,”宜妃摆摆手,看神情颇为无奈,“竟然当面顶撞新的万岁爷,也实在是不识好歹。”

话是这样说,宜妃面上却不见什么懊恼神色。

“本宫竟然对着新帝斥责了一声,让开!”

“然后您就乘着软榻进了乾清宫?”

宜妃波澜不惊:“正是。”

先帝遗诏:着雍亲王四皇子胤禛克承大统,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之。

十一月二十九,释服第三日,新帝颁上谕于外臣: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今朕新即大位,凡事遵循典制,率由旧章。当年皇太后见太皇太后礼,何等整齐严肃,众母妃皆所睹悉。今圣母皇太后慈善谦逊,念旧情殷,不遽另行大礼,是圣母皇太后之礼。朕仰承圣母皇太后之意,尽心敬侍众母妃,是朕之礼。大事方出,朕悲痛切至,心神恍惚,仪文所在,未曾传知。但众母妃自应照前遵行国礼。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挟腋可以行走,则应与众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履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皇考未登梓宫前,仓猝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此等处,尔总管理当禀阻,乃并无一言道及,亦难免罪。朕若不传,恐于国体乖违,所关重大。自传之后,若仍前不改,定按国法治尔等之罪。

十一月三十,释服第四日,总理事务大臣、吏部尚书隆科多于御前奏禀:新帝虽已继位,却仍有皇子结朋党于朝野,散布流言、制造事端,动摇大清国祚。臣等以为,虽孝悌之义当守,却仍有君臣之分、尊卑之别,陛下不应以血脉亲情凌驾皇权之上。

雍正元年正月初一,释服第三十四日,为避新帝名讳而改名为允禟的固山贝子,即皇九子胤禟,奉命赴西宁驻扎。军机要务不得推诿,委任状上写明了“着贝子见字即行”,允禟以新年伊始未曾行礼为由,早朝时祈帝王降旨,允进宫与母妃拜别。新帝虽已登基,然朝中仍有八爷旧党,且为数不少,又兼固山贝子从前善结交、重情义、为人慷慨豪爽,朝中私交笃者众。新帝虽允,却愈发忌惮老九,即便是后宫拜别,仍着御前侍卫统领多隆率部同往,名为陪同,实则监视。当日傍晚,固山贝子出


状态提示:第20章 朝中措(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