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宏观。

迅速答完前四道题的杨修、诸葛亮、黄月英随即陷入沉思,一直想到下午太阳微微偏西,才有所得,提起狼毫挥洒泼墨。

一阵急促的锣响过后,圣母教第二次国考宣告结束。考卷如昨日一般封入木箱,考生们随即陆陆续续离场。

在与诸葛亮擦肩而过的时候,杨修得意一笑,道:“大考之后月英非我莫属。”

诸葛亮眼中电流滚滚,“嘴上逞强算不得本事,咱们张榜之日再见真章。”

“哼!谁怕谁!”杨修向黄月英报以温暖的微笑,负手而走。

考试之后,便是阅卷环节。参加阅卷的神官一共二十二人,其中十人检阅选择题,没人负责十道题。看完自己那十道题,随后传给下一人,如此往复。另外十人负责笔试卷,每两人阅一道题,一人看完另一人看,以免出现个人喜好带来的分差。剩下两名神官作为后补,一面有阅卷神官半路生病影响进度。

作为本次考试的主考官,蔡琰不用亲自参与阅卷,只需监督其他神官便可。

不得不说,阅卷的过程是枯燥而又乏味的。在过去的时间里,各地考生为了应考,对教会的各项方针政策耳熟能详,特别栾奕的讲话和文稿,成了考生们争相背诵和牢记的对象。为了获得栾奕一些内部讲话的内容,家里有亲戚在教会里任职的考生们登门求教;没有的则想方设法通过请神仆吃饭、送礼的方式学习;还有的地方教会,为了让自己辖内有更多学子可以考入教会,干脆在郡县教堂教学的时候,同意向考生教授应考知识。可谓各显神通。

之所以如此费尽心思,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内容很有可能就是未来国考的重点。即便不会考到,在写文章的时候引用进去也会赢得考官的好感,从而获得高分。

但是这样的缺陷也是明显的,这些考生的答案虽然符合教会的准则,内容却千篇一律,没有任何新意。更有甚者干脆就是换了自己语气的教会公文,没有任何内涵。

对于这样的结果,不但阅卷官们不满意,蔡琰也很不满。

正当蔡琰喝了三碗浓茶才压住自己困意的时候。一位阅卷官喜笑颜开的叫了起来,“王妃,终于有佳作问世了。”

“哦?”蔡琰顿时精神焕发起来,随手接过试卷先是快速游览一遍,随即细细研读其中内容。

前面一至四题,都是应用题,所有考生的答案都差不多,关键就在于这第五题——《如何治国》。

眼前这张试卷,主要观点认为:国家想要强盛,必须富民为基础。

这一观点显然与栾奕长久以来提倡的完全一致,其主题虽然也显陈旧,但文章辞藻优美,宛若一首长诗,令人回味无穷。

蔡琰读之亦觉美不胜收,随即在这篇文章之上画了个大大的优字。优字的勾还没写完,另一位负责阅读第五题的考官又送上一卷。“主考官,又有佳作问世,请您查阅。”

这第二份试卷,仅看字迹便与第一份截然不同。这份试卷上文字娟秀而又朴素,浸淫笔墨多年的蔡琰一眼便可看出试卷的作者乃是个心地善良而又纯朴的女子。

卷面上文章的题目只有一个字——《天》。

文章的开头,先对“天”字进行了解读。解读方式是在过去栾奕说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升华。

按照栾奕的说法,天乃是“二”字与“人”字的结合,既人才是天地之根本,体现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权是皇权的根本,百姓的诉求应凌驾于皇帝意愿之上。

而这位女性考生则通过她文章大胆提出疑问,天为什么是“二”和“人”结合?而不是三、四甚至五?

既然是“二、人”,这两个人到底是谁?答案不言而喻,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是男人和女人共同铸造了一片天空。

所以要让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实现男人和女人的和谐。这种和谐是一种平衡——尊严和权利的平衡。

而实现这种和谐的基础,就是归还女性应有的权利。

……

归结而言,这篇文章最核心


状态提示:416天--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