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龙旗>节十二 奇文
鸿章突然停了下来。

“早已备齐”

“再加二万两银票,另外,幼樵,你即刻替我拟一道折子,告知朝廷,北洋将于四月间行三年一次之大会操,循光绪十二年旧例,应以总理海军事务大臣代天巡阅!”

“是,学生一会就去办。”,张佩纶已是心下雪亮,醇王病逝后,能接替其本兼各职者,除庆王外不作第二人想。而自己的这位岳父大人想来是打算走庆王的门路,以保住海军衙门对于北洋海军的必要支持了。

李鸿藻的来电到这里算是处理的告一断落,张佩纶随即又拿起了第二封电报,“丁禹廷来电,刘子香返回刘公岛后,方知倭寇已于阿姆斯特朗厂新订购之快船竟如此新锐。悉闻阿姆斯特朗厂另已开建同型快船一艘,乞请中堂即可筹款,从速购之,以防另生变故。”

“知道了”,李鸿章看起来丝毫不为所动,“第三封呢?”

“第三封来自湖南,中堂,郭筠仙自今春便患病,如今眼见已是不起了。”,虽然早已知晓信上的内容,但此时说来,张佩纶心中仍不由得一片怆然――郭嵩焘和李鸿章三十年相交莫逆,当年郭嵩焘因力主仿效西洋变法图强而遭致朝野间一片攻讦,李鸿章却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为其奔走正名。

如今乡野间郭公将逝,朝堂上又少了个大力支持的醇王,而继任的又是那么一个爱财如命的庆王爷,再加上那个成事不足败事却绰绰有余的翁师傅,中堂大人从此更加势单力孤了!

果然,听得郭嵩焘病危的消息,李鸿章一下子就跌坐在了卧室内的西洋式躺椅上,阖上双目,良久无言!

“筠仙久历西事,我原本还指望其能出山,为我筹划以夷制夷之事……”,过了良久,李鸿章才重新开口,“幼樵……”。

“学生在”,张佩纶轻声答道。

“你不是还有一篇奇文么?读来听听?”

“是”,张佩纶心中猛的感觉一阵紧张――今天的电报和文章的排序,可是颇费了他一番心思,为的便是要在自己这位岳父大人情绪最低落时,让他有一个如获至宝之感。

毕竟,世上虽有千里马,却也需要有伯乐,更要伯乐有心情赏识……

轻轻展开手中的文章,张佩纶开始抑扬顿挫的读了起来:“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某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

张佩纶的朗读已经进入了尾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没有了?!”,一直阖目静静倾听的李鸿章缓缓睁开了眼,问道。

“其文尽矣!”,张佩纶小心翼翼的打量着李鸿章的脸色,答道。

“果是奇文!”,李鸿章接下来的反应却让他生生的吓了一跳,只见这个年逾七旬的老人以一种和他的年龄颇不相称的灵活身手猛地从躺椅上跃了起来,在房间内疾疾而走。

“大格局!大气势!”,李鸿章看起来颇为兴奋,来来回回走了几趟后,方才停了下来。

“幼樵,这是那个任治明的手笔?”,他盯着张佩纶问道,方才弥漫在脸上的萧索之色已浑然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压抑不住的浓浓兴奋。

“正是。”,张佩纶正色答道,“任生半月前刚刚通过了水师学堂的教习测试,现除以副总教习兼任驾驶、管轮二班的数学教习外


状态提示:节十二 奇文--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