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仙侠修真>一品富贵>第四百二十一章 飘摇(下)

腊月初一,大雨雪,赵匡义看到大雪,曾召近臣于玉华殿,说:“春夏以来,未尝饮酒,今得嘉雪,殊慰朕心,思与卿等同一醉也。”

宋九在自责,将赵匡义也害得苦逼了。

论错,自己岂不是犯了更重的错误?

但瑞雪兆丰年,它是好事儿,在这个没有过农药没有化肥又缺少灌溉机器的年代,一场大雪意味着许多害虫被冻死,雪水融化,来年水资源会相对丰富,特别是今年饱经战争创伤,来年丰收对整个国家都是喜庆的事。

然而大雪意味着天气更冷,开封如此,况且是河北前线?

岐沟关一败让宋九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改进铠甲,改革军制,以朴实的农村兵渐渐取代城市兵,再置乡兵,以及其他的一些武器,甚至钢铁产量激增,使武器充足,只能说在减少养兵费用上有明显效果,但放在战场上,与势均力敌的敌人交战,这些虽有优势,但优势还不足以颠覆战局。想要打败敌人,还是需要主将的指挥能力。因此往往史上多次出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但萧燕燕与耶律休哥君子馆一战,如此大费周折,说明即便宋军大败,辽军优势同样也不明显。

并且这一战,是一个传奇的末落,另一个传奇的开始。

宋九高看了耶律休哥,他虽厉害,但绝不能与韩信相比,也不如另一个让汉军吃了无数苦头的大人物,吐蕃的论钦陵。

高梁河,岐沟关,君子馆,三战使耶律休哥走上巅峰,也使耶律休哥开始骄傲自满。

李继宣从满城赶来时,耶律休哥已于望都大捷。

但这不是辽国的主要用意,辽国的用意是瀛州。若是画行军路线图,就可以看出来辽国这次用兵有多狡猾。

侧应的部队是满城。兵败后向望都会合。但主力却是抵达唐兴寨的滹沱河,再挺向西南方向的望都,在此分兵唐河桥,祁州北部地区。然后再突然调头向东,杀向瀛州!

刘廷让搬救兵,杨重进从高阳关来援,贺令图从雄州来援,还有李继隆……再就是贝州赵廷溥。

那个在岐沟关同样拨腿逃跑,事后却侥幸没有追究的赵廷溥!

又是耶律休哥,赵廷溥可耻的怂了。

然后做了一件事。辽国军队来去如电。莫知所踪。刘廷让将瀛州宋军带出去了。向君子馆方向进军。瀛州莫州兵力空虚,俺们来守吧。那时的河北边境与后来的河北边境不一样的,湖泊众多,地势低洼。因此赵廷溥借着瀛莫二州相去百十里。其地多水泺的地形,退遁瀛莫,阻水自固。

刘廷让、李敬源、杨重进开始撞上耶律休哥的几万铁骑。

君子馆会战开始。

老将刘廷让非是贪生怕死之辈,然而久不在军旅,就是在军旅,凭他,还非是耶律休哥敌手。两军碰于君子馆,还没有打,一些险要的地形便被耶律休哥抢先占领。

也就是明明在宋境。地利的优势反过来被耶律休哥抢在手中了。

这时候两军兵力相差不大,准确说辽军占到优势,一是指挥官耶律休哥的能力,二是辽军多是骑兵。若这时候李继隆赶来,那么兵力上说不定还会反占优势。李继隆的军事能力也很好地将刘廷让的不足得以补充。

然而李继隆是匆匆赶到沧州的,还未对沧州熟悉,又从沧州匆匆集兵而来,还要越过霸州,莫州,好远的。等到李继隆好不容易将沧州一万步兵率到战场,刘廷让已居于很不利的地位。

实际李继隆情况更不好,沧州一直不是宋辽两国争锋的主战场,后来宋九发起乡兵制度,各砦堡戍兵更是渐渐为乡兵取代。而且李继隆也不敢将沧州所有兵力一起带出来,因此这一万步兵几乎是一支杂牌军,有乡兵,有禁兵,甚至还有少量主动参战的义勇壮丁。

小小的李继隆,耶律休哥哪放在眼中。

他仅是派出一支伏兵狙击,可是结果让他万分失望。

李继隆迅速将这支伏兵击溃。

两支军队几乎会师。

刘廷让大喜过望,派出勇士通知殿后的军队,与李继隆会合。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一章 飘摇(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