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仙侠修真>一品富贵>第三百八十四章 雁归来

“王公,我想看一看这几钱铸币账目。”

“稍等,”王明道。他立即吩咐小吏将这些年所铸钱币的所有账目一起拿过来。

宋九翻看着。

“宋公,幸好亏了你啊。”

“王公,这里非是在朝堂,莫称呼我宋公,还是称喟小九吧。”对这个王明宋九很看重的,能文能武,还有相当好的经济头脑,可能因为时运不是很济吧,否则此人之能,可以横跨东西两府与三司,三个重要的部门官职皆可以担任。

王明苦笑。

昔日是称喟小九,但今天还有人喊小九吗?可能只有宋九那个剽悍的大姐才敢喊吧。

“要么,称呼易安吧。”

总之,在宋九心中王明是一个长辈,宋公称喟让他感到很难受。

王明明白了他的心,心中微微一暖,但没有在上面纠缠,说道:“这样下去,不用十年,国家大约不会钱荒了吧。”

“王公,错也,你知道仅是我家里就藏了多少钱币,若是大多数衙内皆与我一样,会出现什么后果?”

宋朝大肆铸币是宋九发起的,但没有宋九,宋朝得到江南诸铜坑后,也会大肆铸币,甚至最多一年曾铸币五百多万缗钱。

宋九没能力将铸币量提高到一千万缗,受掣肘的因素太多,诸多铜坑还没找到,人口还不算多,即便他改进了技术,仍不能称为成熟,因此第一年仅铸币三百来万缗,但不能否认宋九的功劳,冶铜技术改进,铸币技术与流程也改得更先进,因此增涨起来很快,去年曾达到五百七十多万缗。这与史上相比,是相当可观的,赵匡义朝在史上一年均铸币仅是八九十万缗。也就是宋九的出现。生生将宋朝的铸币产量增加了近七倍。

王明不知道另一个时空的宋朝铸币量,但能感到宋九带来的变化,还有一个横向的比较,那就是唐朝的铸币量。

这个量还在陆续地增加,那么以后十年时间,铸币总量能达到六千多万缗。若是加上原先的铸币数量,以及以前的铜币,铜币数量能超过一亿缗。

可能会满足货币流通需求了。

然而宋九说的却是另外一个结果。

以前宋九钱前面进来,后面就花掉了。

后来河洲契股交给朝廷,也就没有再变相支援朝廷了。

道理与弥德超诬蔑曹彬一样。

西门庆大官人可以做好事。朝廷甚至会奖励。但宋九与曹彬做好事就得注意了。你们是当朝宰辅,收买民心干什么?

还是花了一些钱,无外乎在那几个岛上砸了一些钱,还有又多造了一些船舶。可这个资金回笼很快。因此宋家财富越积越多,当然不完全是铜币,有金银,有珠宝,有珊瑚,有香料。

仅是宋九一家蓄钱币问题不大,可若是自宋九发起的河洲开发,这些参与的衙内与商人们,这些钱陆续投资。又赚了多少钱,这些人有的继续在投资,于海外,于岭南,或者于其他地方。还有的人大手大脚,奢侈无度的过日子花掉,总体影响不大。可若是个个学习宋九,花掉一部分,存下大部分,那可能就会出大问题了。

甚至整个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都没有这些人财富加在一起多。他们将钱币全部放在家中,然后造成一个结果,整个国家市面上没有铜币流通。除非宋九有惊人的手腕,让宋朝铸币量一年达到两千万缗。

以后是会再增加钱币数量,但人口在增加,财富在增涨,以这个钱币数量远远不足的。

当然它只是一种假设,有几人财富达到宋九这一步,有几人家中有宋家这么多现钱?再说即便没有足够流通的货币,太阳还会照常升起。

但真是如此……

宋九继续看着一本本账册。

好一会,宋九才放下一本本账册,吩咐小吏沏上一杯茶休息,王明走了过来,道:“易安,我给你一样东西。”

宋九接过来迅速扫了一眼,大喜道:“谢过王公。”

……

“何苦?”潘怜儿道。

宋九想找一条不苛民的敛财办法,但出乎大家意料,不是去书院搞研发,而是成天赖在三司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四章 雁归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