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穿越重生>铁流1911>第335章 【国会之前】

北京紫禁城西南面的象来街,因参政院大楼在此而被称为国会街。

参政院大楼是清末所建,原名资政院,辛亥**结束后,南京临时参议院北迁到此办公,直到1913年被袁世凯下令解散后,因为种种原因而迟迟没有选举参议员,故而参政院大楼空空荡荡的,国会街也有些名不副实了。

10月1日,全国普选出来的国民代表大会将在紫禁城太和殿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出**第二任正式大总统和立法委员会、参政委员会,其中参政委员会将回到参政院大楼办公,行使政策咨询、国策建议、行政监督和立法提案等权力。

黎元洪、段祺瑞、何向东和冯国璋相约于9月28日齐聚参政院大楼前。两层高的欧式风格大楼整修一新、清扫干净,随时准备着迎候新选举出来的186名参政委员开会、办公。

所谓普选,在这四个人心里也就是一个过场而已,特别是在“排斥孙黄于局外之后”。当今的中国蹭了欧战红利,经济蒸蒸日上,外交、内政、军事各方面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整体的“上升期”里,国民对临时责任内阁以及代理大总统职务的副总统黎元洪都很满意,不出意外的话,顺利选举黎元洪为第二任正式大总统,冯国璋为副总统兼立法委员会主席,又由黎元洪任命段祺瑞组阁行使政权,乃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走走看看,冯国璋突然说:“向东,得空也把你那个衙门整修一下,那么多的军费就真挤不出百来万元?”

颁赏胡同的总参谋部原本是郡王府,说来规格不差,只是总参谋部的摊子从何向东入主后就铺开的很大,人员众多,办公用房舍实在紧张。何向东干脆选择厢房为办公室,把正屋让给了核心的第二局。气派的参政院大楼和寒酸的总参谋部厢房,对比实在过于明显,此时冯国璋心中高兴,又有心示好,故而显得很唐突的就提出了这一问题。

“华甫说的对。”段祺瑞反应很快,指点大楼说道:“总参谋部是军令机关、国防要地,也关乎政府的脸面。向东啊,你那个地方实在寒酸的过分,三万万四千万的军费如果存银行,一年的利息就够你翻新总参谋部了。”

何向东不想翻新总参谋部的屋舍,在他看来,这幢欧式风格的参政院大楼放在北京城里是不伦不类,煞风景得很q后,政府、军队的办公场地还是在内城之外较为妥当,不过,这事儿等出征欧洲回来后,再放在首都规划、建设的大框架中加以解决为宜。

总参谋长的心思不在房子上,而在自己率军出征之前要办的几件大事。

“宋公、泉公、甫公,刚好说到利息问题,我有些担心呐!”

“嗤!”段祺瑞瞪了何向东一眼,转向黎元洪说道:“宋卿,你看看这小子还担心利息了?工发银行整理中国、交通两行之后,已经是一家独大了。如今经济兴旺,投资踊跃,存贷利息逐渐拨高,去年、今年,梁士诒、程灏功、黎澍他们三次增发钞票,工发、中国、交通三行盈利甚多。嗯他手里好像有工发银行的股子,赚了不少吧?还担心个啥呢?!”

黎元洪知道何向东在“抢救汉冶萍”时捐了几千银元,按照程灏功等人后来订立的规程,摊入工发银行的股本。所以,何向东以及当初捐款的军民百姓都是工发银行的股东,有啥好奇怪的?何某人不是说工发银行才是真正的国民银行吗?对此,他不置可否,面目慈祥的看着何向东,只等他的下文。

“泉公,存贷利息过分拨高不是好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加之战略物资输出较多,已经造成物价上涨,对民生不利。而且,工商业投资预期看好,存贷两旺,利息拨高使得投资成本和风险增大,不能不预作防范。三位前辈,我们发行的纸币终究是信用货币,经不得半点风雨!”

“什么意思?”冯国璋闹不懂其中关节。

“甫公。”何向东不得不解释清楚。“当前中国经济因为欧战而处于繁荣期,可以说只要投资办厂或者办个小作坊、做点小买卖都能赚钱,有的还


状态提示:第335章 【国会之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