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穿越重生>铁流1911>第232章 【战术优势】

何向东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因王树常是东北人而引发彻底解决东北问题的决心,把他以前那个世界的“张作霖大移民”和“新中国开发北大荒”足足提前了十年和四十年。

民间自发的“闯关东”和政府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发大东北,二者之间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陆大学员们纷纷来到、就座,叶秉甲少将的精彩授课,何向东都恍然不觉,他脑子里满是“关东”这个字眼儿。满清八旗入关的经验和东北建设兵团的经验都值得借鉴,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就会发现历史在两百多年后来了个逆转,让人感叹,也让人警醒。

建设兵团,建设兵团!

何向东瞥了一眼认真听课的王树常,王树常显然被叶秉甲少将的讲课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讲台后方的白色墙壁上,利用大型幻灯机投射出来的作战地图完全照搬沙河战役,没办法,中国陆军以新式战法、战术在国战中打出来的战役只有这么一个,那就彻底的加以解析好了。

“中国兵家善于作势,所谓势,就是在战略上判断敌我双方之优劣,利用战地选择、兵力兵器调动、**宣传、间谍反制等诸多手段经营出战场的优势地位。战略之势一旦形成,就能造成敌方在作战中处处感觉束手束脚,处处觉出威胁而**分兵,处处被动挨打的局面。”

“从此可见,战略之势在双方指挥官的心里确实存在,而绝非虚张声势的势。沙河之战,我军退避三舍,放弃在沿岸地区阻击敌军,而在郭家店放置了一个主力旅,这个旅就是作势的窍眼。从沙河前沿的夏丘渡口接敌到总攻发起,这个旅始终引而不发,始终给敌军造成一种我军会从郭家店向招远、掖县进击的态势,迫使日军连番攻击大泽山,白白浪费了时间和兵力。在进攻大泽山未遂之后,又在更加严峻的势之压制下,**的孤注一掷。”

“军级大兵团作战的战役组织,立足点就在作势二字。成功的作势,能发挥我军最大战力,能压制、分散敌军兵力和火力,能如臂使指的调动部队、以调动占据主动,造成某一点、某一个作战面上的绝对兵力、兵器优势,对敌实施歼灭新的打击。”

“势的经营、壮大、压倒敌军,要求指挥官首先建立正确的国防建设观念,能够正视敌我双方的优劣势,能够及时对敌战役企图作出预判。参总早在第九师奉调出鄂驻防山东之时,就把山东防御作战作为第九师的首要任务,把假想敌设定为日军,又在欧战爆发,日本对德发出最后通牒时准确预判日军将会动员的兵力构成、兵器数量,及时调动第十一师、第十五师,形成战略上的兵力兵器优势。”

“注意,三个要点。第一国防建设必须有的放矢,正确设定假想敌、研究假想敌、找出克制假想敌的战术战法;第二,预判,情报收集、整理和分析是一个方面,正确的预判不仅仅限于军事,而应该联系双方**、经济、外交诸多因素,从推定敌方战略目的着手,推敲出敌方的战役目的,制定针对性的作战方案;第三,战前准备,也就是国防工作中的军事测绘、人文情报收集、战地军政联系、后勤保障组织和掩护等等,必须纳入战役组织的思考之中并落实到计划上。”

“战略优势一旦形成,还要考虑在战役组织中发挥战术的优势。值得一说的是,从第九师起源的大炮兵陆军体系下的步炮协同作战,我军在远东地区初步形成微弱优势,如何把这一技术优势扩大为战略优势,将是未来中国陆军建设的重大课题。”

何向东悄悄起身,猫着腰溜出门外。冰冷的空气令他精神一爽,脑子里的闯关东被叶秉甲的一句话取代——“如何把这一技术优势扩大为战略优势,将是未来中国陆军建设的重大课题。”

嗯,何向东曾经模糊的设想过,却从未如叶秉甲这般一针见血的提出来。

随着与雷明顿武器公司的合作,中美军事技术交流将得到加强,愈加频繁。美国人拥有技术储备、庞大资本和与欧洲的紧密关系,何向东没有;何向东


状态提示:第232章 【战术优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