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穿越重生>铁流1911>第217章 【洋人都不傻】

欧战爆发,最大的受益者是孤处两大洋之间,地域辽阔、工业能力强大的美国。美国将在英法俄的战略储备消耗一空后,最直接的享受到“欧战红利”的大部分,只有美国不生产或者说不屑于生产的一些战略物资,才轮得到东亚的中国和日本来争夺“欧洲订单”。

战争转入堑壕战之后,炮火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中、大口径火炮发射药的最佳包装材料,也是欧洲有钱人喜爱的奢侈品——生丝,已经紧俏起来。

种桑养蚕,需要的是大面积的桑树林,大量的人口投入。地大物博的中国能做到,岛国日本能学,却无法依靠本土产出提供足够数量的生丝,要接订单就必须收购中国蚕茧或者在中国开办缫丝厂。

一场生丝大战即将展开,就从1915年蚕茧的收获季开始!

何向东以前的那个世界,中国的丝商们没有得到政府的战略支持和利益保护,反在日本丝商的挤压中生存,即便如此,也在欧战期间赚得盆满钵满,就有了湖北南浔什么象啊,狗啊的说法。这一次,何向东要在民间掀起抵制日货,对日不合作运动,那么欧战对生丝需求而产生的利益,最少有九成要落入中国丝商的腰包!

生丝的话题,仅仅是何向东提到整编军队,建设大炮兵陆军时牵扯到一个小问题而已。. 段祺瑞却能从中看到何向东早前画出的那个“欧战订单”大饼已经露出头角。

1914年底的中国政府财政状况比1913年底时强了许多,说起来还是袁世凯的功劳。从9月起,中国以“欧战爆发,汇价不定”为由暂停偿付庚子赔款和历次借款的本息,加上各省税款纷纷递解到京,中央财政一下子宽裕了许多。要不,徐树铮哪里来的钱去筹备骑兵师的编组呢?

吃水不忘挖井人,段祺瑞已经坐到临时责任内阁总理的宝座上,对撵袁世凯下台一事并不感兴趣;黎元洪却是副总统当久了,急欲换了椅子的;何向东明白二人心理,以普淹重开国会为“流程”,算是在二人之间取得了平衡。

北京东厂胡同副总统官邸里的夜谈在继续,关乎着国人利益的话题一个又一个被提起、分析、议决。

这个夜里,住在东交民巷各国使馆的“客人”们也没闲着。

原本忧心忡忡,随时准备黯然离职的日置益接到国内的一份电报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天皇和元老们并不希望大隈重信内阁就此垮台,乃在攻占青岛后大力宣传,组织提灯**庆祝胜利,把第十八师团的失败淡化了不少,自然,此时也不需要拿驻华公使馆里某人当“替罪羊”了。今天何向东的演讲和华新财团在上海法租界的动作,让日本内阁又有了新的说法,看看,中国人开始屈服了,开始主动开放口岸讨好列强了,这就是第十八师团作出牺牲的结果!

话虽这么说,实际上,第十八师团重建的希望渺茫到万分之一。

日置益也清楚的知道,何向东的主张引起朱尔典的带头鼓掌,证明中国与英美的关系将进一步深化,日本孱弱的资本力量虽然不惧面对战争的英法,却不能不考虑到英法正在争取的美国。如果美国资本大规模进入中国,对于大日本帝国扩展在华利益是极为不利的。

何向东分明就是在借英国之手招引美国!

美国有什么?前些年有大白舰队环游全球,证明美国海军是远洋海军,也强化了菲律宾的控制。

日本海军应英国之请派出特遣舰队到达南太平洋、印度洋,也正在从近海海军向远洋海军转变。近期,海军追加了预算,准备打造适合远洋作战、警戒的“远洋型驱逐舰”,却也让陆军的经费紧张起来,陆军和海军之间的矛盾升级,很可能将成为大隈重信内阁垮台的重要因素。

美国人则更紧张日本海军的远洋化,势必设法加以阻止。

日置益毕竟是外交官,他还想不清楚左右拳的关系,猜不到中国和英国之间即将达成的默契,只是本能的感觉出危机来。感觉是一回事,切实把握是另一回事儿。

如今,日本驻华公使要做的是


状态提示:第217章 【洋人都不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