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穿越重生>铁流1911>第177章 【炮击670】

东边天际线上的鱼肚白渐渐化开,从天边的云底看得出来,9月29日会有一个好天气。

大泽山北麓,直线距离670高地约3000米的神仙洞一带闪出亮光,隆隆的声响与“咻儿—咻儿”的啸叫声几乎同时传到670高地,眨眼间变成“咣咣”的巨响和能够冲破天空最后黑暗的强光。一颗颗从天而降的炮弹在山头炸开,橘红色和白色相间的光团频频闪现,爆炸的能量让大泽山在不停的震颤,崩飞的弹片和石块四处飞溅,山头仅有的几株小树在狂暴的冲击波中左摇右摆,挣扎了好一会儿,终于被弹片击中树干,弱小的树冠兜着冲击波造成的风飘悠悠的飞走。

第一发炮弹落在670高地时,孔庆桂中尉已经集合了辎重一连一排正准备出发,瞬即,从670高地上崩飞的碎石就如暴雨一般倾泻下来,“哗哗”的洒在大泽山东坡稍显茂密的植被中,一块较大的石头“蓬”的砸穿了一间房屋的茅草顶,弄得一片乌烟瘴气。

“靠近山体,快!”

孔庆桂一声令下,50多人的辎重一连一排迅速行动,贴近山体蹲下,以避免被山头滚落、崩飞的石块砸中。

日军的炮击在持续,大多数炮弹都准确的落在670高地上。日本人自己的三一式山炮太过陈旧,岛川文八郎中将主持研制的四一式山炮又不完善,只得购买德国1908年式75山炮作为参照实验对象,再改装了更轻便的轮辋,厚着脸皮称之为三八式山炮。

作为要仿造的对象,兜里缺钱的日本没有买多少,仅仅够装备中村康以太少佐的独立山炮大队。

12门75山炮一字儿摆开,以38°的最大射击仰角和每分钟13发最大战斗射速向670高地抛射一颗颗重达5公斤的弹丸,轰开山头的浮土,把岩石一寸寸剥落、轰飞。

中村康以太少佐记得绪方胜一少佐的提醒——不要靠前敌太近。因此,他的指挥位置在炮兵阵地西面大约两百米左右的小山头西侧,在这里可以不受火炮发射时的烟尘影响,耳朵也能好受一些。

这就是曲射?!

中村少佐举着望远镜观察被炮击的670高地,脑子里生出一幅图画来。火炮以最大仰角发射的炮弹越过小山头飞向半空,而后随着动能的消耗以越来越近乎垂直的弹道落在670高地上。38°的射击仰角不够用!如果能达到45°,三八式山炮的射程将有所提高;如果能达到60°,那么就可以把炮兵阵地更贴近前面的山头,获得更好的掩蔽,同时也能得到更好的炮兵奇袭效果。

45°—60°是榴弹炮通常采用的射击仰角。山地作战的75炮不仅仅需要轻量化,还需要变成一门75口径的轻型榴弹炮。

思想间,中村觉得自己找到了今后“山炮”的发展方向,暗自决定将在战后把这些心得拟写出来,呈报给负责四一式山炮研制的岛川文八郎中将。

中村拨拉着肚子的算盘,却不知已经有三股人马盯上了他。

在半山腰“躲避石雨”的辎重兵不久就很不耐烦了,看着670高地被打成了火山,纷纷要求连长上去增援。孔庆桂何尝不想?他正寻思着如何才能“捞他娘的一大票”,从此摘掉头上的“辎重”帽子。

摊开地图,孔庆桂看出北坡比较平缓,日军步兵肯定在炮击的同时已经展开攻击队形逼近670高地上的我军阵地。因为山头多岩石少泥土,阵地大多由沙袋垒成的掩体组成,在日军炮火一遍遍的轰击下,沙袋掩体肯定被破坏无遗。

可以说,670高地失守已然是定局了,与其增援670高地,不如利用目前辎重一连一排的有利位置,从半山腰向北偏东隐蔽行军,顺着山沟绕到进攻670高地的日军步兵背后。等日军进攻主峰时再不,看山头那状貌,日军这番炮火打得很准,而在竹林寺一带的我军炮兵为何不加以还击?!找,找到日军炮兵阵地,就算不能歼灭敌军炮兵,只是干扰一下,也比增援山头挨炮来的有意义。

收了地图,留下一个班继续搬运弹药上主峰,孔庆桂带着两个班36名战士带足了弹药,又就地取材扎了草环套在头上,


状态提示:第177章 【炮击670】--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