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晚明之我若为皇>第148章 还是宋老厉害呀(第三更,求订阅)

这是崇祯皇帝在组建制造总局之前,就对宋应星交代过的事情。

崇祯虽然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但却对此时匠人的传承方式耿耿于怀。

此时的技艺传承,尤其是在杂学、工学上,几乎全靠师徒代代口口相传,毕竟是吃饭的饭碗,匠人们也很少将身上的本事交给外人,就是收徒大部分也都是子承父业。

但这就造成了倘若老师傅没找到合适的继承人,一身所学就将断代,以至于后世那么发达的技术水平,甚至连宋明时期某些窑口的瓷器都仿不出来。

崇祯皇帝让宋应星将各个项目的所有研究数据全部收集整理,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初崇祯皇帝设立科技奖也是为了这个。

不是匠人到了制造局就乐于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实在是崇祯皇帝给的太多了。

“这些原始资料可是宝贝,这样,原件朕留存在宫里,你这里也得留存一份儿,分门别类整理成工学的书籍,待朕处理完手里的事儿,明年朕就会着工部动工,专门建立一所钻研工学、理学的学府,教材这方面,还得有劳宋老。”崇祯皇帝沉声道。

宋应星闻言心中更是兴奋,崇祯皇帝所思所想正与他的理念不谋而合,宋应星之所以撰写《天工开物》也是希望工学能发扬光大。

“微臣遵旨,微臣必竭忠尽智为陛下分忧。”说着宋应星又从桌案下拿出一根枪管。

“陛下,这是臣试制出来的膛线枪管,陛下看看是不是您想要的那种。”

崇祯皇帝放下手里的诸多图纸,赶紧将那枪管接过来,相比于其他技术,这膛线才是他最紧要关注的,要知道火枪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是十分困难的,而膛线枪就是一次重要的飞跃。

屋子里的光鲜不太好,崇祯皇帝干脆起身到了院子里,拎着枪管冲着光往枪管里看,之间枪管内是一道道罗璇的膛线,与他先前叮嘱的完全相同,崇祯皇帝不由得大喜。

“还是宋老厉害呀!不知宋老是如何再枪管内刻上膛线的?”崇祯皇帝好奇的问道。

此时工业水平落后的不行,能将金属熔铸成管状已经及其困难,更别说在枪管内部刻上膛线了。

宋应星引着崇祯皇帝来到旁边的屋子里,这间屋子是宋应星自己的试验室,屋子中央有一架木质的古怪器械。

这器械长约两三米,下部看起来像一张长条凳,凳子的一段是根类似后世电钻钻头的金属棍,崇祯皇帝摸了摸,观其色泽应该是精钢手工打制。

而在凳子的另一头,则是一个木质的手柄,手柄中央有一小孔,小孔四周又有固定用的铁环。

“陛下,这便是微臣用来刻膛线的东西,微臣叫它拉削法。”

说着宋应星就将一根没有膛线的枪管固定在有木柄的一端,使枪管的一头对准那带有螺旋的钢棍,而后便用力抽拉,一阵金属摩擦的声音传来,崇祯皇帝一下子就明白了拉膛线的原理。

这眼前哪里是条凳子,分明就是一架简易的机械,崇祯皇帝不知道的是,宋应星的这种刻膛线的方法,就是后世简易版的钩刀拉削法,而这家拉膛线的工具在后世也有个名字——手动木质拉床。

崇祯皇帝看拉床边上还放着规格不同的拉杆,便知道想完成一根枪管膛线的刻画并不容易,应该还要更换拉杆。

“妙啊!”崇祯皇帝不吝夸赞道。

“唉陛下,拉膛线虽然麻烦,但还有个更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宋应星叹了口气道。

“哦?什么问题?”崇祯皇帝皱眉。

“这种铳管的弹丸装填十分麻烦,弹丸必须嵌入膛线才能随着膛线旋转,但想将弹丸送入铳管底部,往往需要用锤子敲击送弹棍才能将弹丸装进去,射击速度也因此降低到原有铳管的三分之一甚至更慢。”宋应星沉声道。

若不是因为这个问题,宋应星不可能研制出膛线火铳而不上报,射击速度本就十分重要,面对地方大部骑兵时,倘若射速过慢,几乎就形同鸡肋。

另外膛线的制作要求技艺极高,稍有偏差便会报废,精度


状态提示:第148章 还是宋老厉害呀(第三更,求订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