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涂宋>36托付

“恩----王兄不说我还忘了!我在京城有位师父,当年也是大大的有名,是十几年前的禁军教头,手下也调教过十万军兵,门下弟子成才的不在少数,有一位最是厉害,枪法如神,武艺不凡,位列八十万禁军教习。”

“只可惜在半年之前,得罪了京城的太尉高俅,被谋害发配!他那娘子本想追随我那师兄一起投军远方,奈何她女子一人,多有不便。又有那太尉之子多番骚扰,不得已搬到了城外,与我那师父一起居住。”

“我师父已经老迈,身边只有两个未嫁的闺女,也是自身难保!进京之时,我也顺道拜访过,哎----一言难尽之苦!王兄以后久居在京城,我想托你时常去看看,也算对得起我那未曾谋过面的义兄了!”

“武都头说的可是林教头----林冲?”

“咦,王兄知道他?”

“鼎鼎大名,谁人不知啊!呃----其实我也是慕名已久,未曾见过!”

林冲是水浒传的重要人物,苦大仇深的代表,七十二地煞星可能记不全,三十六天罡星的代表,哪能不知道呢?只是最后有些虎头蛇尾。

“那就太好了!我武松就把林教头的家眷,托付给王兄了!还望多多照应!”

“一定一定!”

看着武松郑重其事的双手抱拳,深施一礼,面色严肃,眉目之间带着无数的欣喜与期盼。

王长庚心中一荡:这是信任,这是托付,这是责任!

作为现代人,家人说的话都是耳旁的台风,不管如何呼啸,都不会往心里去,转脸就忘了,何况一个只见过几次面的朋友的嘱托。

什么通家之好,什么托妻献子,什么贵贱不忘,那都是现代人对于很久之前的那种“信托”的解释。即便生意场上签了合同,单方毁约,拿了利益就跑的,也不在少数。

经历了千年,我们丢了什么?

看着武松的背影,王长庚再次嘘叹:好汉就是好汉,言谈举止、所思所想,都显得大义凛然。

过了一天,王长庚想武松已经回转阳谷县,便叫了一辆马车,准备了些礼物,招呼着院中操练拳脚的王单,直奔城外的小王庄,拜访林教头的岳父去了。

正是八月初的季节,秋高气爽,金风吹过,不冷不热,正是一年之间最舒服的时候。

想想三个月来的穿越之旅,王长庚对于自己的生活还算满意,虽然大大小小一家子人,倒也安排的明明白白。

三弟送到梁山历练,接受些江湖教育,也是这一家的倚靠;四弟也想学些武艺,遇到武松也算巧合。以后在京城开个成药铺子,一家人也能生活。

只是十年之后,就是靖康之难,还需要仔细盘算。

唯一不满意的,就是这个家庭的根基,比那些穿过去就是王公贵族的差得十万八千里了,连个饱饭都是自己拼出来的。以后的路,还不是自己一脚一脚走出来么?

“二哥,按照武都头所说,就是这个村镇了!”

“恩,你先去打探一下吧!记得,说话间要仔细小心,莫要惹了是非!咱家无权无势,身在京城,一切都得小心!莫忘了,那林教头就是得罪了官宦,被陷害了。”

“二哥,我记得了!他们若是欺负咱们,恐怕比碾死个臭虫还要简单!等我武艺大成,便去寻师父去,挣它些功名出来,为咱家改换门庭!”

“呵呵!那我们一家人就等着你出人头地了!”

看着王单溜溜达达进了镇子,王长庚也下车伸了一个懒腰,呼吸着乡下的空气,看着河边垂柳、庄稼青黄,一派祥和景象。

“姐姐,你慢些走,爹爹还没有同意呢,你着急作甚?”

“三妹,我就是担心爹爹糊涂,答应了那媒婆,我可不想嫁给那孙大户的小儿子!想起来就恶心!”

“呵呵,还不是因为姐姐长得漂亮,我见犹怜!上次那个牛地主还上咱家提亲呢,还不是我,帮你把媒婆打了出去。这次的孙有才我觉得还行啊,至少长得周正些,也算一表人才了!”

“三妹,你这是想把你姐姐混乱嫁出去么?就算那孙有才长得


状态提示:36托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