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楚史乱国志>第四百五十三章 虢亭之战,开战即捷

虢亭之所以名为虢亭,是因此地曾为古虢国而名。

这个虢并非是假途灭虢的那个虢国,两地虽然同名,但相距何止千里,甚至可以说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昨日才下过雨,虽然不大,却也使得一路之上及其泥泞,因此,项明行军的速度非常缓慢,总共才行进了二十余里,才来到虢亭城下。

虢亭虽名为亭,却拥有一座小城,虽然容纳不下太多兵力,也抵挡不住大军的冲击,但好歹也能算是一道防御。

宇文成都在城内布置了五千兵力,这也是虢亭低矮的城墙所能容纳的最大兵力,同时,他在城外也安排了一支人马,以期能够在项明率军攻城之时派上用场。

但他这种肤浅的谋略根本骗不过项明,项明甚至无需特别防备,只是做到了行军之中应当注意的一切事项,在结营之后派出探马探查方圆十里的情况,于是这支军队毫无悬念地被项明派出的探马所发现。

在知晓这支队伍的存在之后,项明只是笑笑不以为意。

他隐约能够猜到敌将的意图,但这种伎俩太过肤浅,甚至引他发笑。

他也并未将那支队伍放在眼里,攻城之时,由于虢亭城墙太小,所以项明充其量只会派出孙坚的前军对城墙进行进攻,以孙坚父子之勇,也无需担心攻城失利。

倘若敌将真的敢突袭攻城部队,他也不会坐视不管。

这一日,一如昨日,阴云密布,偶尔零星飘过几滴雨水。

看来,一场春雨在所难免。

不过,从天象上看,能下大雨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项明还是决定冒雨攻城。

从虢亭城外的敌军人数来看,城内驻守的士兵不会太多,毕竟鲜卑人不可能将大量兵力投入到这样一个小城之中进行防御。

按照项明的估计,少则两万,多则三四万,便是敌军的极限。

当然了,鲜卑人绝对不可能傻到白白给项明逐个击破的机会,所以他们的战略必定是在保存战力的前提下,尽一切可能拖延项明大军的攻势,给后方尚在布置的防线争取更多的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项明在得知对方分兵出城之后流露不屑之色。

鲜卑总会有善谋之士,但率领这支队伍的主将绝对不是多智之人,否则不可能会出此下策。

同时项明可以肯定对方绝对没有按照独孤信安排的战术进行布置,否则绝对不会做出这样一种反攻的姿态。

倘若对方主将是项明的话,他绝对不会如此安排。

至少,不会派出这样一支太过容易被察觉的奇袭部队。

况且,就算是城墙只能容纳数千人进行防御,但剩余之人也并非全然无功,至少可以及时对城墙上可能出现的伤亡进行及时的替换。

同时,若是虢亭失守,城中队伍可以团结一致并肩作战,再不济也能一同撤离,将伤亡比例降到最低。

而城外有一支大军虽然可以形成里外呼应的局势,却也由于沟通原因无法做到同步,从而会犯下诸多错误。

另外,若是项明围城后再发动进攻,同时防备城外敌军的进攻,至少能够全歼城内的敌军。

所以说,由此可见,敌军主将根本就不会排兵布阵。

无需探马探查,项明便猜到了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虽然身为鲜卑第一勇士,但鲜卑人之间的征伐大多都是在广袤的草原驰骋,最多不过进攻哪个部落的营寨,就算南下叩关也不过劫掠村落,怎么可能有机会见识中原的高城。

恐怕唯一一次,恐怕就是当初入侵幽州的战争。

而且,那个时候他们并未放弃骑兵的优势,对于幽州的高城只做进攻,将防守交由李密以及高句丽人完成,这才取得了一定的战果。那时的主将也并非宇文成都,而是慕容恪。

幽州战场上的守城策略,便是有人坚守城墙,而他们鲜卑骑兵在城外袭扰。

所以,倘若真的有人能够用出如此蹩脚的谋略,也非宇文成都莫属。

于是,项明一大早便摆开阵列,大军直接推进,做出了攻城的姿态。

但出乎他意料的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三章 虢亭之战,开战即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