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楚史乱国志>第四百二十八章 初战告捷,不安之感

三月十五日,讨董联军东路军在项明的主持下进行誓师,随后斩杀牲畜,告祭上苍,同时为此次战争卜算运势。

其实项明一向不屑于这些浮于表面的东西,但这是自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兵家传统,无论是否真的能起作用,最起码可以让众将士稍稍心安。

而且,卜算运势也并非单单是野史传记所载的测算凶吉,其中需要考虑的东西五花八门,一些占算确实有其存在的道理。

如同占天、日、月、星等,实际上便是通过观察天象估算天气,在这个时代未必准确,但也算有用。

通过占算天时,可以确定出兵的时机,甚至有时在两军对垒之时,对于天象的掌控甚至可以决定成败。

所以,在测算结束之后,得知所获的结果算是下吉,气象也是正常,项明便准备正式出兵。

孙坚早在昨日便已经离开酸枣,向阳武进发,若路途顺利,怕是明日便可兵临城下。

他兵分三路,是没有将孙坚涵盖在内的,若孙坚能够攻下阳武固然好,若是不能,那么后续还会有援军赶来,协助他一同破城。

在留下袁术负责物资的运输与调配之后,项明在酸枣留下一万人马,纵使董卓能够想到奇袭酸枣,也能抵挡一些时日。

最起码,也能撑到项明带领骑兵回援。

于是,在一切都安排妥当后,项明大戟一挥,十万大军声势浩大地开出酸枣,随即分成一分为四,朝着各自的方向进发。

……

三日后,项明率主力部队开入了阳武城中。

与他所意料的相同,董卓几乎将全部兵力投入到与刘辩的交战之中,倾尽麾下主力部队防卫阳城及軒辕关防线。

刘辩与曹操统帅大军进攻阳城之时,遭到了仿若玩命一般的防守,被阻挡在阳城之外,甚至不得寸进。

直到昨日,项明才知晓董卓为何如此决绝的原因,是因为就在前几日,一封来自西域的书信传到了刘辩的案上。

在信中,秦正阐述了董卓欲用益州换取自己出兵相助的事实,同时义正言辞地表明了自己的拒绝态度。

他痛斥董卓为窃国之贼,言及自己绝无支持对方之意,将董卓骂了一个狗血淋头,言辞之间,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但同时,秦正又以委婉的语气告知刘辩自己无法出兵相助,因为北方匈奴局势混乱,铁木真被阿提拉压制得节节败退,随时都有败退的可能。

一旦阿提拉统一匈奴,整合力量之后很有可能再度觊觎中原,所以秦正需要坐镇西域观察匈奴动向,以保中原万无一失。

可项明知道,其实这只是秦正不出兵的借口罢了。

匈奴形势如何,他也稍有关注,虽然确实如同秦正所言打得不可开交,但铁木真绝对不是完全没有还手的余地。

这场匈奴内乱,没有数年时间无法结束,即便结束,没有数年时间也无法恢复元气。

可以说,至少在十年之内,匈奴不会再对中原构成威胁,除非他们甘愿冒着被鲜卑灭族的风险入侵大汉。

董卓之败自联军集结之后便成定局,秦正不会不晓得其中利害,所以也知道双方不可能打到两败俱伤的程度,否则,他也不会对董卓的求援拒绝得如此干脆。

而出兵支持刘辩的好处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巨大,秦正身为西域都护,能够从天下百姓处获得的声望本就不及其他诸侯,更不要说这种锦上添花之举,恐怕在他看来根本没有出兵的必要。

因此,秦正只是在表明两不相帮的态度,甚至项明能够猜出对方的意图,就是想让双方都消耗一些元气。

只要能够消耗中原诸侯的力量,便对秦正有利,而且项明几乎可以肯定,当联军击溃董卓之后,便是秦正出手之时。

整篇书信,在不得罪刘辩的同时,表达了两不相帮的状态,甚至顺带展示了自己的忠诚。可以说,秦正这一布局非常巧妙,以不变应万变,坐视天下格局伺机而动,待那时出手,甚至有一举吞并凉州的可能。

当然,这些都是项明的猜测,可既然他都能想到这一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八章 初战告捷,不安之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