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楚史乱国志>第三百三十二章 婉拒诗仙,悄然离去

项明自己虽也有传世之作,但他心中明白,论才华,自己比起对方,可谓是天差地别。

如此才情,当真令项明叹惋。

这叹惋不因其他,而是因为李白比他早生数十年,从而不能亲眼见识对方最为意气风发的岁月,不得不深以为憾。

他完全没有将李白召入麾下的意思,李白年岁问题还在其次,重要的是项明并不想将李白这位闲逸的人间诗仙桎梏在一个范围之中,如此太违背项明本心。

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李白这个人。

他不知道李白在他麾下能做什么。

在项明看来,确实,倘若单论文采,李白可称千古第一,但也仅限于诗文。其诗中尽是怀才不遇的感叹,可当他入朝为官之时,也的确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政绩。

人各有才,李白之才便在于文笔,但其志向却是渴望造福一方,怎奈这方面的能力不足,只能付诸于诗文,这也未尝不是人生的悲哀之处。

而若是仅仅让李白在麾下吟诗作赋,他岂不是和刘宏无异?前者既然能从颂风阁挂印离去,也必定能够以相同的方式离开。

相通这些的项明便打定主意,绝对不主动开口,与其言谈不快,不如闭口不语。

好在,觥筹交错之间,他也曾旁敲侧击李白来此目的,对方仿佛真的只是为了见见自己,同时还有蔡琰,至少在言语之间,并没有表达投效之意。

项明也因此长舒了一口气。

而李白心中却并不平静,他游山玩水不假,却也不代表不关注天下形式,虽不知项明宏志,但也晓得对方是大汉风头最盛的青年权贵。

前来同项明一见亦是动机,不过他也存了一些其他心思。

倘若投靠到项明麾下,假以时日亦能水涨船高,太高的位置他没有奢求,可做一名郡守乃至县令,是他最后的希望,同样是他最后的倔强。

不过,李白的性格注定了他涤胫诓煌,常人不说请求再三,起码也礼貌有加。

可他不但没有堂堂正正地登门拜访,反倒装作刺客,袭击了毫无防备的项明,尽管对方确实毫不在意,但这毕竟不是礼仪之举。

同样的,李白也能在言辞间看出项明的心思,以他心高气傲的性格,既然对方隐约表示拒绝之意,他又怎会说出,徒添尴尬?

项明同样如此,他并不在乎对方是否察觉他的想法,对于李白尊敬归尊敬,但并不希望对方为了志向而埋没了自己的才华。

两人各怀心思饮酒畅谈,而蔡琰依旧整理着方才李白书写的诗文,表面上竟异常和谐。

“某观青莲居士面容憔悴,双眼隐有灰黄,怕是有病在身,切莫多饮。”

项明看出李白身体有疾,但对方嗜酒如命的性格他早有耳闻,不好直接制止,于是在两坛酒饮尽之后,出言劝道。

“人生在世,所求者无非随性而已,白之性系于酒上,无酒不欢,不醉不休,酒来!”

李白兴致不休,饮尽杯中之酒,开口答道。

“酒多伤及肺腑,浅尝则可,青莲居士若听某言,切莫贪杯。”

项明还是耐心劝阻。

可面对项明的劝说,李白却沉下脸来,愠怒道:

“怎么,易山居士瞧不起白?白生平所好,唯酒而已,饮酒如饮水,怎会伤及自身?倘若易山居士看得起白,便抬酒出来,若看不起白,便将白扔出府邸。酒来!”

可以看出,他此刻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迷蒙大半生,突然有一机会,兴致勃勃前来,却得到了令自己失望的答复,心中之愁,唯借酒浇尔。

但项明不但隐隐拒绝了自己的心意,还劝阻自己饮酒,于是借醉意大发牢骚,实则以他的酒量,此时必定保持着清醒。

项明知晓对方一腔怨气未散,但此事自己确实有对不起李白之处,于是也不发怒,默默地承受着对方的埋怨。

无论如何,李白凭借才华与年岁,是完全有资格做出这番动作的。

可能是因为吐尽心中真言,也可能是由于有些劳累,李白发了一会牢骚,便卧在席上沉沉睡去,鼾声震天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二章 婉拒诗仙,悄然离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