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楚史乱国志>第一百零五章 祭天结束,刘宏罪己

时间仿佛静止了下来,无论是高台之上的文武百官,还是站在高台下的持笔郎中,都保持着跪姿,低着头,召感上苍。

“呜——”

就这样过了大概盏茶时分,号角呜鸣声响起,早已准备妥当的羽林士兵掐好了时间,吹响了祭天专用的巨大号角。

听闻这号角之声,刘宏这才缓缓站起,未曾回头,只是微微摆手,示意百官起身。

满朝文武每日上朝,对这一套都习以为常,连忙起身,动作整齐划一,与早朝唯一的不同便是脸上严肃的表情。

祭天乃国之大祭,尽管战后祭天比不上每年国祭隆重,却也是重要无比,一些在朝堂之上允许的小动作在此时却是绝对禁止,比如交头接耳。

刘宏现在也是满头大汗,尽管如今正值深秋,可他的服饰乃是冬日大祭之上所穿,也是无比闷热,焐在里面,绝对不是一件好受的事情。

但帝王威仪不能丢失,刘宏再怎么难受,也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将张角和三牲的头依次丢进祭鼎之中,任凭烈火将它们化为灰烬。

此后,主管军事的太尉邓盛与主管祭祀的张温分别诵读祭文,直到大鼓擂响十八,祭天大典这才结束。

“众卿稍停,朕有话说!”

祭天大典结束,可刘宏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能宣布,故而鼓声刚停,便连忙出言道。

百官早就得到通知,也没有离去的意思,刘宏此言只是出于形式。

“朕自继位以来,而今十六年矣,然今不察,以至于天下大乱,险酿王莽之祸,朕思其缘由,自认过错,愿效仿武帝,立罪己诏于天下,以告父天母地,以诫大汉宗氏,以示天下百姓!”

刘宏说着,从大氅的袖口中掏出一张诏书,面对雒阳,缓缓道:

“前有司奏,农事不收,大汉子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路曝白骨。”

“朕不意,盖因我大汉传世计四百年久矣,仓廪充盈,可对天灾。”

“朕有不察,各州官员素位尸餐,减库府而饱己私,以至仓廪无粮,赈灾不及,故百姓不聊生。”

刘宏清清嗓子,继续道:

“巨鹿张角,常备谋反之心,二十年间传教遍布天下各州,然众官奏曰‘太平之道,在于蛊惑,浅制之不效,重制之不智。’朕闻此言,以为真,以怀德为本,未处置太平一事。”

“黄巾未起之时,曾有唐周来报其谋反,然前太尉吴狞心傲气盛,不以为意,而至黄巾成矣,危祸大汉。”

“幸甚,大汉能才辈出,溃黄巾于雒阳城下,彰我大汉威德,壮哉大汉!”

刘宏在这里停顿了一下,立即深吸一口气,接着道:

“黄巾乱后,朕思其缘由有三,其一乃朕统天下,而不察民情;其二乃是吴狞失职,知黄巾之情而不报;其三则是各地官员贪婪腐朽,不思为民。”

“朕之过,朕自省之;吴狞之过,朕剿其九族而诫之;至于百官之过,朕欲夺其官职,另行调派……”

项明在下面撇撇嘴,这一篇罪己诏写得倒是符合逻辑,但比起当初张角讨伐刘宏的檄文,这篇文采显然是远远不如。

看着颂风阁列中,一名华发斑白的老者嘴角露出的笑容,此篇罪己诏显然是由此人代写。

项明看清楚他的长相,不禁一愣,这个人他认识,正是颂风阁执笔郎中,蔡邕蔡伯喈。

执笔和持笔郎中,虽然看似只相差一个字,但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持笔郎中在颂风阁相当于普通官员,而执笔郎中也相当于九卿的地位。

持笔郎中主要写写华美的诗词歌赋,执笔郎中则执手中笔,万物无不能书。一个奉持手中笔,一个执掌笔下乾坤,境界不同,地位自然也不同。

也由不得刘宏不看重这些执笔郎中,看看这篇罪己诏,虽有刘宏的过错,但却少得可怜,相反他将大部分的过错都归罪于他人,既达到了罪己的目的,又毫不犹豫地推卸责任,这样的春秋笔法,反正项明是自愧弗如。

项明想不通,是因为吴狞不是你刘宏一手提拔?还是由于官员的参差不齐不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五章 祭天结束,刘宏罪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