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盛唐开始于南海>第141章 医家的胜利

李二的胜利结束了民间有关女性价值的争论。/p

大家都看得明白,皇家和世家的斗争之中,自己是个看客,也是个被操纵的工具人,既然双方分出了胜负,也就没有继续让人利用的想法了,关于女人街的话题也就不再深究。/p

世家不甘心失败,转移阵地,继续在其他的事情上展示自己的影响力。/p

《省身》现在已经让朝廷收编,《大唐风华》风头正劲,发行量屡创新高,邸报也有向普通人开放的趋势,世家对舆论的掌控力随之下降,至少在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阶层中是这样的。/p

例如工匠和商人,以及一部分富农和小地主。/p

这些人识字不多,但勉强看懂三大官方喉舌发布的消息还是不难的。/p

朝廷颁布政令的行文方式越来越趋近于白话,遣词造句非常简单,条理变得明确,还有人负责给百姓解读这些政令,世家想在政令颁布过程中参沙子越来越难。/p

总得来说就是:老百姓越来越难忽悠了!/p

特别是朝廷发布大唐海外开发集团的配股消息以后,皇室的威望提高了一大截。/p

皇家可以收买天下人心,他们却不行。/p

世家不是没想过干类似的事情,可是他们没有朝廷那样遍及全国的渠道。/p

而且他们也不会把利益分给那些屁民,毕竟屁股决定脑袋,他们没有朝廷那种天然的对百姓和国家负责的义务,更没有必要兼济天下。/p

于是他们便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发力——教育。/p

皇家、云家和道门三方搞得那套识字学校系统他们是看不上眼的。/p

官本位的社会中,读书上进为的就是能有朝一日进入到官员体系中,求的是出人头地,只识字可是当不了官的,那是需要相关经验和有人指导的!/p

世家坚信这一点,也是一直按照这个原则去做的,他们把持着大部分的教育资源,所以他们有能力去吸引顶尖的人才为他们效力。/p

他们在原有的吸引人才的基础上扩大了规模,短时间内就在长安周边开办了几十所书院,招收了上千名普通人家的读书人进行教学指导,并答应帮他们行卷,剑指年后的科举考试。/p

他们还暗示这些得到自己帮助的读书人在高中后会得到支持,以期在明年的科举考试上搬回一局。/p

得知这个消息的李二和云浩捧腹大笑,坐等明年看世家的笑话。/p

……/p

管彤出名了,十三岁的小姑娘一战成名。/p

她是大唐第一个在官方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女性,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大男子主义的女性。/p

不管主流观点如何评价她的行为,管彤这个名字毫无意外的深入到了大唐女子的心中,成为她们心中的英雄。/p

全大唐的人都知道了她的名字,这是不符合礼教的,公开姓名这种事要是放到其他女子身上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但在管彤这里就不是个事。/p

第一,管彤的名声在长安早就臭大街了,几乎和云家崽齐名,那些看不惯她的家伙再编排她都没什么用,长安百姓也只会会心一笑,最多是多了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p

第二,云家、管氏、长孙皇后和数不清的贵妇人都站在她身后,背景硬的不要不要的,敌视她的人只敢过过嘴瘾,脑子抽了才敢对付她。/p

第三,她还是云浩的未婚妻,这个就恐怖了。/p

倒不是云浩有多可怕,关键云浩是长安几十个文武勋贵子弟和皇室子弟的老师,这些贵族子弟是由云浩亲自教导的,管彤就是他们的师母,在这个以孝义和尊师重道为第一准则的时代,要是师母受辱,鬼知道这些贵公子们会不会发疯。/p

一个两个的不打紧,要是几十个人一起做点什么事,李二都要挠头。/p

修成金刚不坏之身的管彤在出名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云浩的安排下,联合一部分贵妇,把前任礼部尚书令狐德芬给告到了大理寺,罪名是渎职和不作为。/p

诉状之上提到的罪名就一条:明知表亲婚姻的危害却不劝谏皇


状态提示:第141章 医家的胜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