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傲世天骄>第一一九章 陈家作坊

第一一九章陈家作坊

龙山电池厂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修建,把桥弄通之后,很快就现出雏形。

龙山电池厂的最上一层已经全部浇铸完成,三建韦总说想当年做军事堡垒也没有这个这么坚实,别说降落飞机,估计飞船也没问题。

在厂里订制的100个20吨的超厚pe桶到货,顶层堡垒里,靠外一圈,除了大门,全是pe桶,正在安装全部自动化管路。从深井里抽水,自动灌进桶里,加入鹅卵石粉和炭粉后,从桶中的大管自然流入下方的钢结构大棚里的全自动灌装线。然后进入包装喷码程序。

第二层环型钢结构厂房建筑速度很快,一周时间全部安装完毕。全部自动化灌装设施已经到位,厂家的安装人员正在全面调试,从潭城精华厂送过来的十万个1000l的电池盒正在不停重复着装水再倒掉,倒掉再装水的过程。由于市场对100ah的电池需求量过大,电池厂决定以生产100ah的电池为主。其它规格的电池生产,按市场需求量决定。

第三层的军营、综合楼、办公楼、宿舍楼正在修建,距全部竣工还需要一些时间。

第四层的道路及停车场、公共设施是最后的工作。

南方军区后勤部警卫团一营已经出发,他们将是第一批进入厂区的人员,在春节过后,无论营房是否建好,他们都必须到位。

临近过年,陈村在外地打工的陆陆续续返回。陈维政开始招工。

六人一条灌装生产线,十条生产线共六十人,一周工作五天,工资最低三千。全部要陈村的媳妇,别的地方的人一率不要,而且嫁出去的也不要。陈维政这条规定,整个庆山县为之震蒙,这完全是信媳不信女的现代版。

庆山人有一句话: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借个狗肚生龙胎,媳妇才能传后人。

每条生产线五个生产配套人员,负责搬运、装箱工作,全部要陈村的男人,工资最低三千。

县劳动部门要求陈维政改变这种歧视性的招工方式,陈维政说,我的厂机密性强,别的人信不过,想来打工,容易得很,找个陈村的酗子嫁了就行。

陈村本村的姐妹没有一个给陈维政好脸色,直到有一天,十四爷家的孙女闹上门来。十四爷家的孙女叫陈丽维,二十二岁,高中没毕业就在庆山打工,人漂亮做事又勤快,是远近闻名的泼辣美人。跑来陈维政家质问,为什么不准姐妹们去做工,陈维政说她们总有一天要出嫁,嫁了就是别人家的人。陈丽维说找个倒插门的行不行。陈维政说:只要入了族谱就行。第二天陈丽维拉了个人来,把陈维政笑到打跌,说了一句:如果是他,我不仅要你去做工,而且还要他去帮我。陈丽维说政哥你认识他,陈维政说:我能不认识他,兵站机修班的周班长,这可是我哥们。问题是他能不能退伍。周班长说:他已经是超期服役,主要是老家没办法安排,现在如果有必要,他马上就可以要求退伍。陈维政说,你马上打报告,我跟董连长袁指导员说,明天就回来帮我做培训,整个灌装车间全部交给你。

陈丽维也是个人才,跟周班长说,族里相好适龄的姐妹还有好几个,兵站还有没有合适的,有合适的再配几对,只要政哥说话,现在村里没人敢不听,一成亲就起房子,大家都想起一栋政哥那样的小楼。

周班长偷偷去看了一眼陈维政家的小楼,完全坚定了自己在陈村倒插门的信心。跟陈丽维搞了一次相亲会,然后再搞了一个陈村一日游,兵站的几个士官就全部在倒插在陈村。

董连长大笑,说:见过挖墙脚的,没见过这样挖墙脚的。

十八爷更加笑得一脸折子如盛开的菊花,把祠堂下首的十二亩公地,整整齐齐划出十二块屋场,让全村老小去捡鹅卵石回来,把屋场用矮墙隔开,招回女婿的一家一个一亩的新屋场,起四分地的房,还有六分地的院子。十八爷还说,做陈村的姑爷,生出来的孩子除了长子,其它的不一定要姓陈,虽然是上门,但是,男家的爷爷的还喊爷爷,女家的外公还喊外


状态提示:第一一九章 陈家作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