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玄幻奇幻>傲游仙凡间>第二卷 位面争霸 第二百二十三章 成仙的三种途径

所以道教将成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之后,有许多成仙的途径与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丹药、房中术、存神等等。然而通过历代前辈高真们的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系统的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

所以自东晋以后,天师许逊就一书提出了修炼内丹借以成仙的方法。到了隋唐五代时期,茅山派道士苏元朗、云阳派道士张果老、灵宝派道士钟离权也非常重视内丹术,

他们在许逊的观点之上提出了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丹药相结合,基本上达到了三合一修炼的境界。

张果老还注解的撰写的、和以及钟离权写的都是当时修仙的秘笈。

晋代著名的道教学家葛洪在中有描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葛洪认为成仙的途径有三种,即飞升成仙、尸解成仙还有长生不老成仙。

而且还把这三种分为上等、中等和下等,最高阶的当属飞升成仙了。

那么何谓“飞升”呢?简单的说就是修行之人的道行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或是服饰丹药之后,就可以身腾紫云,升入天界。飞升是神与形一同成仙,在所有的成仙途径中属于上等,正是所说的“身得道,神亦得道;身得仙,神亦得仙。”

很多著名的道教神仙据传说都是白日飞升成仙的。道教祖师张道陵天师于东汉时期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龙虎山因此得名。

后张天师又辗转到四川鹤鸣山继续修道,在此期间太上老君传张天师正一盟威之道法,并授予其诸品经箓、斩邪剑及玉印。

由此张道陵天师正式创立道教,此后道教逐渐的发展壮大,在张天师一百二十二岁之际,将象征正一身份的剑印传于其子张衡,与弟子王长、赵升白日飞升。

净明派创立者许逊据传说也是白日飞升的,著名典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以许逊祖师为原型。

许逊是晋朝人士,曾为官后又辞官修道,在许逊岁至一百三十六岁之时,即东晋宁康二年八月初一,许逊携全家四十二口人,连同院里的鸡和狗,一同拔宅飞升成仙。

就连民间传说中的嫦娥奔月也是白日飞升,传说后羿于西王母那里求得长生不死之药被嫦娥吃了,吃完仙药的嫦娥飞升而起,飞入广寒宫,成为了月宫仙子。

修炼内丹成仙的方法到了宋代算是一个高峰。再此之前,天师葛洪在里面就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提出了要想成仙,就必须从培养自己的品德开始。而修品德又称谓外修,但外修是为内修打基础的,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进入修“真”的深层领域,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道”。

所以里面说“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所以宋代金丹派道士张紫阳,根据自身修修仙经验写出了,在修仙需要道德的基础上开始提出了修炼内丹成仙除了道德之外,也要修炼功德的说法,表示没有功德的人,练内丹也是没用的,

把修仙和个人的功德修为有机系统的结合起来,这样就堵塞掉了那些不修功德的人的成仙途径。

全真派祖师王重阳也在稍晚一些时候也提出了修仙也要以内丹为首要任务,主张性命双修,明心见性。性就是指人的心性、思想、性格等。命指人的身体、生命、命运等。性命双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面修炼。

其实,天师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所以要讲究一种对ròu_tǐ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ròu_tǐ生命并不执着!

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顺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


状态提示:第二卷 位面争霸 第二百二十三章 成仙的三种途径--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