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三国的女人>059 曹操的女儿(上)
刻有“汉献帝行医图”。

那时,遇有灾荒年景,曹节夫妇便下令减免赋税,和山阳百姓一起节衣缩食,共渡难关。

几年时间,山阳百姓休养生息,重建家园,昔日的穷山恶水大为改观。

百姓们为报答曹节夫妇的恩情,争相奉送土产鲜果等物品以表心意,但往往被婉言谢绝。

黄初五年(224年),曹节送孙子刘康(即后来的第二任山阳公)去山阳精舍(即山阳书院的前身)上学,看到校舍全是危房,便倾其所有,捐钱给精舍。

曹节夫妇宣布不论贫富,子弟都可以上学,年龄从五六岁到二十岁,人数多寡不固定,请先生采用个别教授法,先识字,后学经书。

当曹节听说卜商(温县人,孔子四大弟子之一,在战国魏文侯时,曾任教于此)的后裔有一位叫卜尚的,在温县办私塾很有名,也很有学问,就和刘协一同亲自登门请他来任山阳精舍的首席教授。

据说曹节夫妇到了卜杨门村,问到卜尚的家。正遇上卜尚的儿媳妇临产,大呼小叫生不下来。

正巧曹节夫妇很会接生,刘协指挥曹节如何给产妇调整胎位,如何使产妇积聚力气,结果顺利生下一男孩。卜尚一家人万分感激。

数日之后,卜尚就来到山阳。曹节夫妇热情接见他,共同交流办好精舍的事宜。

魏太和二年(228年)秋天,山阳国的都城——浊鹿城的新宫落成,曹节夫妇等人不久就搬去住。

当天就在浊鹿宫太极堂为百姓进行义诊,并接受病人咨询。

之后一直到西晋永嘉三年(309年)山阳国灭亡,曹节在山阳生的女儿刘曼、刘康的儿子刘瑾(第三任山阳公)、刘瑾的儿子刘秋(第四任山阳公)等刘氏家族人等,均先后在山阳精舍就读。可以说,山阳国时期,是继魏文侯建立山阳邑校请卜商任教以来山阳书院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民间还传说曹节夫妇私下里交流时因提及曹丕的无情而想起曹操。曹节提醒刘协应该想到他的老丈人曹操的一些好处,特别是刘协曾三次要除掉曹操。尽管曹操杀了伏皇后等人,但曹操到死都没杀刘协,也没称帝取而代之,反而还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他。

曹操的行为,不仅使汉朝江山在风雨飘摇中又延续了20多年,还使刘协因这种特殊的关系保住了性命。

曹节为了纪念父亲,让自己的子女改称外公为“魏公”或“魏爷”。

由于曹节夫妇深受山阳百姓拥戴,故而人们大都效仿他们称呼外公为“魏公”或“魏爷”山阳国从公元220年始到309年亡,历经四代山阳公共计89年,足以使得这种称呼遍及山阳。


状态提示:059 曹操的女儿(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