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络游戏>网游之武安三国>380军事商定

接下来,武安邦和武安国两人对应该带多少兵力前去讨董进行了一些商讨。

在武安国看来,既然前去讨董,匡扶汉室,自然要带越多的兵力越好,武安邦对于武安国这种直肠子的想法差点笑出声。

很明显武安国并没有争霸下的私心,其实在这段时间,不管是益州的刘焉还是荆州的刘表都算是比较强大的诸侯,不过两者因为一些个人想法,或者是地域的原因,并没有参加讨董。

虽带兵多有带兵多的好处,兵力多了,自然话语权也就大了,还能够展示势力的肌肉,得到其他势力的认可,防止被率先惦记。

但实际上真正能够真正得到大头的也就是讨董联媚盟主,其次的话也就是讨董联媚发起者,当然如果有玉玺的话也算在内。

所以带兵再多,只要抢不到盟主的位置,那么即便兵力第二强,那也和其他前十名没有什么差距,除非能立下战功,另外带兵多的话也需要承担进攻董卓时的主要任务。

不过带兵少也不行,比如武安邦就带个几千人,那和稍大一些的玩家公会数量差不多,即便有着太守身份,不会被同意对待,但肯定会受到其他诸侯的鄙视。

这样看来,带兵太少,给人一种打酱油的感觉,反而会有一种糊弄下汉臣的感觉,让人才失望,不如不去。

至于具体带多少兵力前往还是要看自身的实力和想要达到的目标。

以壮武郡和东莱郡的实力来,因为刚刚占领乐安郡,还没整顿好乐安郡,壮武郡顶多也就派出一万五千左右的n士卒,加上东莱郡也就也差不多两万五千人,不过算上玩家的话,数量就不好计算了。

而联军最强的两个人物,其一就是家族四世三公,自身又是当代年轻人领袖的袁绍,单单在洛阳时期不允许私养死士就养了数千人,更不愿现在光明正大的招募义士讨伐董卓。

另一个自然是历史上参与的唯一一个刺史刘岱,十几路诸侯里面一半都是兖州的太守,刘岱身为他们名义上的长官,威势自然也属于联军里前粒

当然,后将军袁术也勉强可以算盟主的有力竞争者,袁术从袁家故地汝南起兵,支持者众多,威势一时无两,不管是职位还是势力实力上都算众人里的佼佼者,但袁术本饶能力和才华到是有所欠缺,而且自视甚高。

其他强者除了公孙瓒以外,也就是三国鼎立的三家需要关注,恩,曹操已经于前几行刺董卓失败,逃到陈留举兵了,包括玩家在内,从者无数。

不管怎么,武安邦想靠着两郡的军事实力争夺盟主之位是不用想了,至于身份和背景更不用提,至于前三都很难争取到,但武安邦自然也不能处于另一个档次,也就是那些玩家公会的水平。

所以经过思考,武安邦还是决定藏拙,带差不多一万五千名士卒,这样的话即便没有那些大诸侯厉害,但也能排进前五左右,和曹操、孙坚差不多档次,再加上青州玩家,算起来应该也有大几万的兵力。

这样即不弱于大部分n诸侯水平,又比绝大部分玩家势力强了一两个档次,依然保持了武安邦在玩家群体中的领先,保持自己玩家第一饶身份,自然更容易吸引到关注异饶那些n人才或者势力,而自身不弱的势力实力也能让那些被吸引的n前来投靠。

而东莱郡也要协助处理西部黄巾问题,所以最终决定武安邦率领一万名士卒,而武安国率领六千名士卒,合计一万六千人。

再商量完毕后,武安邦带着亲兵赶回壮武郡,毕竟还有关于乐安郡的接收问题等着武安邦处理,好在郑玄大家非常识时务的支援了武安邦上百位品行优良的弟子,让武安邦不用担心乐安郡的接收问题,即便地盘再大一些,武安邦都不用担忧。

至于该带哪些士卒的问题,武安邦在路上正好思考了一番。

虽然武安邦打着练兵的注意,但大部分都是新兵的话,不仅没有战斗力,还容易翻车,到时候一世英名可就毁了。

所以李岢的五百虎贲、周希的五百并州铁骑这两支王牌队伍必须带着


状态提示:380军事商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