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汉明>第四百五十七章 一州之地三个皇帝

五天之后,郑芝龙、郑鸿逵率兵到达,勒克德浑所部前锋,逼近延平,福州城,由此陷入危境。

虽说郑成功劝止郑芝龙投降清廷未果,至孔庙哭庙、焚儒服,与其父分道扬镳,可血脉亲情割舍不断。

事实上,在历史中郑成功也不是与其父反目成仇,只是郑芝龙欲投清,郑成功反对无效,然后郑芝龙要北上福州进见多铎、博洛,而郑成功劝阻,认为清廷为因此对郑芝龙不利,然而郑芝龙不听,他执意北上,这才有了郑成功率己部脱离南下广东之举。

所以,在刚开始时,郑成功并不全是因为忠诚于隆武朝,而与父亲反目。

而到了郑芝龙在福州被博洛软禁,携往顺天府之后,郑成功这才正式全力抗清,名义上是为了光复大明江山,可实际上,至少有一半是为了他的父亲。

试想,郑芝龙在清廷手中,如果郑成功无力抗清或者也投降了,那么郑芝龙对清廷的作用就没有了,只有郑成功始终坚定地抗清,郑芝龙才安全,郑成功越把清军打痛了,郑芝龙在清廷心中的份量就越大,这也是郑成功自始至终坚定抗清的原因之一。

当然,谁都有私心,乱世之中,能自始至终守得住心中底线者,都是英雄。

说这些,只是说明,郑成功与郑芝龙最多只是意见相左,并没有仇怨可言。

何况郑成功与其叔父郑鸿逵一直交情颇深,郑鸿逵虽说在镇守仙霞关时,得知清军逼近,未发一矢,闻讯逃窜,致使清军直入福建。可在郑成功举事之后,郑鸿逵也是追随郑成功抗清的,而且郑成功能率部脱离郑芝龙,如没有郑鸿逵暗中私放,郑成功也带不走那支军队。

所以,这种血亲对阵于城墙之上,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折磨。

郑成功由此整个人恍惚起来,抵抗变得消极。

南城门一度失守,幸好张煌言有备,派一支吴争当时留下用来保护张煌言的军队,组成一只数百人的敢死队增援南门,经过一番浴血拼杀之后,才将郑芝龙所部赶下了城墙。

可能救得了一时,却救不了一世。

郑成功过不了心中心魔,就无法形成抵抗合力。

而三面都在交战,城中一时无法调整部署,否则将李成栋一部调防南门,也可阻止郑芝龙部的进攻。奇葩武徒

而不管是朱由榔还是朱聿鐭,登基的前提都是朱聿键殉国,国不可一日无君。

二帝麾下那都是隆武朝大臣。

可问题是,朱聿键的到来,反而让这乱局更加混乱。

好嘛,绍武朱聿鐭、永历朱由榔都不肯退位,由此一场内战越演越烈。

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

庆泰元年(1647)二月初五。

凌晨,天色将明。

江风依旧刺骨,长江上万舸争流。

二万明军依托水师火炮掩护,向江北仪真方向,发起了大规模反击。

两岸火炮互射,江中万矢穿梭。

无数个生命在瞬间殒落。

直至薄幕降临,清军终究在猝不及防之下,被明军突破江防,钱肃典、钱翘恭部二万禁军登陆江北,由此向仪真连夜发起了突击。

清廷闻讯炸了锅,多尔衮也震惊了,原本占领镇江府的喜悦,一扫而空。

顺治小儿更是急得再次想要北逃。

顺治立即召见洪承畴等人,询问应对之策。

这是个很好的反击机会,对洪承畴等一直受多尔衮压制的明降臣而言,就是如此。

这不是说他们想要再次反复,而是争权夺利,是他们的目的。

既然降了清,本人就没有什么大义或者正直、忠诚可言。

为得无非是利益而已。

降清的明臣,一直受多尔衮为首的清臣压制,他们大多都聚集在洪承畴麾下,试图抱团取暖,有朝一日扭转这种小娘养的苦日子。

很显然,机会来了。

洪承畴义正词肃地抨击了多尔衮的擅动策略,指出清军不应该在福建、广东和陕甘未定之时,开辟第三个战场,这极大地增加了朝廷的压力,由此引发明军突破江防,直入朝廷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七章 一州之地三个皇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