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汉世祖>第50章 太宗篇 50 代天巡狩
,越难成行。

至于王玄真之思虑有无道理,我不好妄下结论,或许几十上百年后的情况会比他今日所述还要严峻,但修河之议,至少在当下不合时宜”

刘文济一番论调,让刘昉又是意外,又是感慨,道:“如你所言,我也只是做一个‘信使’罢了,至于同不同意,那是陛下与朝廷通盘考虑的事!”

紧跟着,刘昉又问刘文济:“你觉得王玄真此人如何?”

对这个问题,刘文济嘴角也露出了点笑容,说道:“是个不错的官!至少,比起一路走来所见逢迎献媚之官员,此人堪称实干之才。与四叔交谈汇报,也皆为公事,察其言,观其行,也就不难明白,陛下会摒弃诸多非议,任用此人”

听完刘文济一番见解,刘昉不由仔细打量了他几眼,平添了诸多皱纹的面庞很平静,但心中则暗暗叹道:“可惜了”

而感受着四叔那审视的目光,刘文济同样很淡定,面无波澜,只是熟练地摆弄着茶具,并帮刘昉也倒上一杯清茶。

二十六岁的刘文济,已经彻底成熟,自开府之后,他有七年的时间仍在按部就班地学习,也依天家培养的“传统”,上军校,下营队历练,一直到最近两年,方才被皇帝刘旸安排到朝中做事。

上来还从一些“微末”小职开始,从殿中侍御史开始,到大理寺评事,再到洛阳府推官,一直到此番出巡之前,身上还挂着江南道监察御史的官衔。

这样的进度与速度,比起已经封王并且早早地就参与到大汉军政的大哥,要慢得多,也正因如此,在朝中刘文济虽是二皇子,却很少为人注意,大伙注意的焦点可都在大皇子刘文涣与日渐长成的嫡皇子刘文澎身上。至于刘文济,他甚至没有任何经营名声与势力的举动。

此时,赵王刘昉的脑海中也不禁浮现皇帝二哥这三个皇子的情况,表情一肃,当即朝门前的侍从吩咐道:“来人,去把三皇子找回来!”

“是!”

“不用了!”话音方落,一道带着点雀跃的声音自门外响起,紧跟着一名相貌清秀的少年走来进来,正是皇三子刘文澎。

与叔父、兄弟之间是一点都没有见外,刘文澎快步入内坐下,拿起案上一杯茶,还不待刘文济劝阻,便往嘴里送,然后一口喷出,有些委屈地看着刘文济:“二哥,这茶才煮好啊”

看着刘文澎,刘文济轻笑道:“是你太心急了!”

“是我太口渴了!”刘文澎道,然后抬眼,看着刘昉与刘文济,道:“四叔、二哥,上海今日可异常热闹,此地新鲜事物也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你们怎么不出去瞧瞧,待在驿馆里,如何巡视”

刘文澎眉宇间满是雀跃之色,显然,这孩子养于深宫,平日里是憋得很了。此行,乃是他第一次摆脱宫里那些文先生、武教习,出宫巡游,对刘文澎来说,这样的机会,即便谈不上像脱缰野马,彻底放飞自我,总归是释放了一些天性的。

注意到刘文澎那兴奋的表情,刘昉笑道:“正好,你代我们看了,给我们讲讲,都有哪些新鲜事。”

刘文澎正是分享yù_wàng强烈的时候,当即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将他在上海的见闻讲述出来。

从平坦开阔的松江大道,到鳞次栉比的货栈商铺;从风格鲜明的新式建筑,到密密麻麻的货运船只;还有那奇装异服乃至“奇形怪状”的人

海关大楼的揭幕仪式,也提了一句,对于刘文澎而言,这座新兴的滨港城市或许远远谈不上宏伟壮丽,格局更无法同两京相比,但仅“新鲜”二字,就已经足够了。

甚至于,刘文澎还将道听途说的关于“南北棉布大战”的故事讲来,在以讹传讹之下,这场已经罢战的南北商业之争,也变得越发魔幻,过程之曲折、场面之浩大、故事之精彩,已经足够让人叹为观止,击节赞叹。

至于实际上嘛,刘昉都有所听闻,不外乎南北地域的棉商,从生产、运输到销售全链条上的比拼。上海则是南方棉商最重要的一个基地,由此开始“北伐”。而这种商业之


状态提示:第50章 太宗篇 50 代天巡狩--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