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元辅>第276章 伐元(四十)圣裁
业,改漕运以肥私港。

名为祝圣而修陵,以望帝王之寝;托言赈灾而施恩,以笼万民之心。名号日新,疑谶天下之旧;妻居定南,正昭裂土之心。丈田亩则扰安业之民,重工匠而聚徙郡之恶。其不轨不忠,凡数十事矣……”

陈矩这次着实有些绷不住了,无奈道:“此等说法,委实牵强。”

“牵强?何止牵强!”气地冷笑道:“说他‘以冲龄而伴主,权震海内’,真是笑话!朕当时不过垂髫之年,自己都没能权震海内呢,他一个伴读倒是权震海内了?

说他‘轻锡予以蠹国用,托爵禄以市私恩’,朕倒是奇了怪了,他卖官鬻爵了吗,私授官职了吗?有证据你倒是拿证据啊!

至于‘役将作以成家业,改漕运以肥私港’,前者朕是听说过早年他出钱雇过将作监的工匠做事,可那是付了银子的;

后者更是离谱,当时兼行海运乃是朝廷决议,务实建私港也是光明正大,甚至还和朕说过——这些人手里也一样有的是银子,怎么没见他们去建?自己不会做买卖,倒怪人家太聪明,是何道理?

‘名为祝圣而修陵,以望帝王之寝;托言赈灾而施恩,以笼万民之心’,好大的罪名!可他捐水泥修陵,乃是两宫太后念他心怀先帝恩遇而特准;至于赈灾散财,更是君子从上天好生之德而行事。

怎么到了他们口里,前者便是借机窥探帝王陵寝修建之法,而为自己将来僭越而准备;后者便是收买人心,以图异日改天换日之望?怎么着,我万历朝的世道,要做个知恩图报、顺从天心的好人就这么难了?

‘名号日新,疑谶天下之旧;妻居定南,正昭裂土之心’。朕可真是长了见识了,他垂髫之年便和朕常常议论天下弊病所在,待得学有所成、仕有所为,以‘日新’而昭其志向,有何异之者也?

其妻黄氏,原已嫁得如意郎君,大可以在京师安享福乐。昔以缅甸之乱不易平而领兵助战,后为绝南疆隐患而扫荡群小,自镇于蛮荒而不得归伴夫君之侧,此乃忠国事而弃安乐!此等粥粥者以黄氏忠义之举而行污蔑之事,朕若不加严饬,则诸边土司闻之当做何想?

至于‘丈田亩则扰安业之民,重工匠而聚徙郡之恶’,这就更是笑话了。丈量田亩,使我朝廷查得隐田等各类瞒报何止千万亩,朝廷岁入因此大增,而此等增量本就是以往非法所匿,丈量田亩乃是正本清源之所为。

可是到了这些人口中,居然就扰了‘安业之民’?那朕倒要问问了,当年祖宗定下这些田亩制度,莫非就是在扰民?

还有重工匠什么的,早年务实就常说应该重工匠,不过那时候朕倒也没太在意。可这些年的情况看下来,若是没有这些重工匠之举,哪有如今边军焕然一新之武备,哪有无数商贾幅轴南北之兴旺?如今还在说重工匠是聚恶,朕只能说他们的榆木脑袋该刨一刨了!”

陈矩见皇帝居然逐条批驳,心中松了口气,俯身道:“万事不出皇爷所见。”顿了一顿,又面有忧色地道:“只是眼下外廷沸反盈天,这些官员多为江南籍贯,恰逢漕军之动乱尚未平息,恐怕……还需要他们尽力。”

朱翊钧听到后面这段话,稍稍点头,道:“漕军那档子事虽然疑点重重,不过变乱即起,总归还是要先平靖之后再细查缘由,确实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没说完不能在节骨眼上如何,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皇帝平静下来,度着方步走了几圈,沉吟着道:“其他弹劾朕就不一一细看了,你按照以下意思去批复:高务实所为合情合理,诸多议论皆谬,当休矣。不过,李汝华暂代只是一时权宜之计,命申先生携内阁诸位辅臣速速拟定继任人选,呈朕核准,尽早赴任,以免耽误伐元大计。”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云澜”、“曹面子”、“dr.徐嘉辉”、“书友20191018172646328”、“apodes”的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我叫宁博”的6张月票支持


状态提示:第276章 伐元(四十)圣裁--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