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仙侠修真>云舒问道>第三十一章、传道小渔儿,异变遽然生

周云舒双眼微闭,提着一根细长的木条子坐在海边的一块儿礁石上。那木条子一头握在手中,一头延伸到海面。姿态悠闲,神情从容,那般架势,倒像是在清溪垂钓、池塘看荷一般。

没错儿,周云舒这厮,当真是在“垂钓”!只不过他的“钓具”略略有些怪异。不要说什么饵料了,就连鱼钩,乃至于垂钓的线,也是没有!

曾有愿者上钩的姜太公钓鱼,那也是有一直钩,如周云舒这般的只有一根细长木条,不好说闻所未闻,但终究,不是那么回事儿。

周云舒的心思,自然没有在在钓鱼上面。不客气地说,周云舒还当真不具备这一份子雅致闲情。如斯行径,认真来说,其实仅仅是一场针对自己的一场修行罢了。

自打苏醒过来,到如今已经是半月光景。这半个月来,也不曾养气调息,每日里除了吃吃喝喝,便是坐在礁石之上,求一种难能的“静”。

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境界,道经上倒是有记载,但有些东西并不是知道了就能触摸得到,终究还是离不了自身的体悟。所谓的“知易行难”,便是这般道理了。

这种“静”,周云舒以前并不曾有过切实的感悟,反倒是这一回,身遭重创,落入了前所未有的虚弱之后,意外的把握住了那一线灵机。所谓的“动静化悠然,心纯天自高”,在地星上的一句公益广告,倒是对这种“静”的最好阐述了。

每日里枕着涛声入眠,盘坐礁石上看那浪花一朵结一朵,往复相继,生生不绝,这便是所谓的“动”了。而那亘古不移的沧海,任他白云苍狗,始终浩瀚而又古老,涛生明灭,历劫长存。

相对应的,周云舒自身的气血波动,与那往复相继的浪花呼应,掌中的木条子,则是周云舒取的那一份“静”,任他潮起潮落,任他鱼游沧海,我自岿然不动,静默以待。这种“修行”,对周云舒的境界来说,其实效用不大,并不能够因为这样就能一步登天,但道门修行,法力在莫,道行为先。动静相合说来简单,触摸其皮毛也算不得难事。但易学难精,这中间虽然没有什么明显的境界划分,但每多走一步,都会有一种长远的收获!

周云舒何尝不然?所说看起来像是的静坐枯守,但一颗道心,却是前所未有的活泼。这种活泼,不是那种所谓的杂念丛生,而是一种近乎于赤子道心一般的鲜活。所谓返璞归真,重就重在最后一个“真”字儿。周云舒偶然间的灵机触动,随后把握住了那一线灵机,显然已经触摸到了此境界的边儿。

返璞归真,未必就是说对于神通道法亦或者什么技艺炉火纯青之后的回归原初,如何就不能够是一种全新的道心体悟?这半个月来虽然没有去养气调息,但这般静坐下来,效果也未必就比时刻调息自身,就来的差了!

每当周云舒沉入那一种“动静化悠然,心纯天自高”的境界的时候,天地间就有一种不知名的气机悄悄渗透周云舒的躯壳、元神,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般,滋养这周云舒的一切,不知不觉,就弥补了亏空,让他整个人都有了一种如大海一般空阔浩然却又空灵如青天白云。

不客气的说,周云舒对于这种“静”的体悟还算不得太深。所以才需要一根细木条子为“道具”,拴住那一丝“静”。等到什么时候手中的条子可以去掉的时候,这门“静功”才算登堂入室。若是时时刻刻都能处于着一种状态之中,即动即静,虽樱而宁,那也就算是圆满了。真到那时,触类旁通,没准儿三十六天罡神通的九息服气,也能被他推到大成之境!

“噗通”一声,水花溅起,周云舒心湖中的那一份“静”,便好似平静的池水中被谁扔下了一块石头,荡起了层层涟漪一样,被彻底破坏了。微微睁眼,周云舒也不气恼,把手中持着的细木条子收起,略略偏过头,便迎上了海面的一颗小脑袋。

湿漉漉的马尾辫子,亮晶晶的眸子,正是十一二岁的年纪。周云舒莞尔一笑:“渔儿,你又顽皮了!”一边说着,一边伸出右手,将小


状态提示:第三十一章、传道小渔儿,异变遽然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