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民国之国术宗师>第二章 东洋刀法

回家的路上,王洪心里也是十分得意,花拳绣腿咱不练,咱也不练那没事儿打架玩的东西,咱练的可是真正战阵用的真东西。

想到这些人不识货的把剑法当成刀法,王洪心里更爽。

他在家练的剑,是姥爷家祖传的战阵剑法,出门却以刀法示人。

宋朝正是盔甲鼎盛时代,不说铁浮图、铁鹞子这种重甲铁骑,步兵做战同样动辄全身札甲,很多军队就装备了厚脊短身的破甲剑,其名不显,却是宋剑的标志。

边家先祖从沙场带回了这套剑法,后人靠着家传武艺世袭捕快为业,反倒靠着公门,传承了下来。

曾在明朝时偶有外示,马上被行家称为古今使剑之家第六。

到姥爷这代,他先接了家族的捕快,后来又到军阀部队里当武术教官,闯关东后,还当过高官护院,做过军队的剌刀教官。

待年老体衰后,就回到了儿女身边。只是名望在哪儿,安市的武术圈子有点什么事儿,都会请老人家做个公道人。

姥爷亲身体会到武艺再精,也无力对抗子弹和火炮,便打破传嫡不传庶、传子不传女的祖训,破天荒的教给了他最心疼的外孙子王洪。

王洪的这身武艺,都是他拿一辈子的经验喂出来的,加上王洪也有天赋,单说武艺已经到了军阵悍卒、公门硬手的程度。

只是现在的王洪年轻气盛,沉不下心神,等他年龄大些,稍有造化,一方剑法宗师是跑不掉的。姥爷对他的期望可是很高的。

可姥爷在回来的路上直皱眉头。

到了家里,姥爷就说:“王洪,以后安心读书吧,跟生人别说练过把式”。

王洪听到就有点发傻,盯着姥爷看过去。

要知道闯关东人的习惯,从不忌讳练拳弄刀这种事儿啊?

姥爷接着说:“咱们手把儿硬,放以前都是到公门里修行。可现在老一套行不通了,你再往这个圈子里走,就免不了一次次的动手,稍不留神就结仇了。你老王家三代单传,四处结仇可不是那么回事儿。你就安心读书,把书读好了,做哪个行当,都比做卦子行当安稳”。

卦子行就是指武术行当。镖行、护院、设场教拳、卖艺是吃英雄饭穿好汉衣的四大明卦。凭武艺当兵吃粮的、做公门捕快的、做幕宾帮闲的,也都属于这个行业。对应着的是黑道,土匪流氓一类的。不管做什么,少有能安稳一生的行当。

老爷子跟王洪说了这番话后,就让女儿女婿把王洪安排到学校里,住校读书,他准备着回山东养老。

王洪知道姥爷是为他好,就乖乖的搬到学校安心读起书来。

可这安市第一刀的名声飞快的传了出去。

本地的、外地的、圈子里的和爱好这口的,纷纷登门拜访,可不管什么心思,都被姥爷都挡了回去。

边老爷子说:人家是让着王洪这个小孩子,输赢做不得数。过几天王洪就送我回山东去了,现在忙着在学校里收拾东西哪,只能请大家多多见谅了。

学校里也不是封闭的,有消息灵通的同学知道了,偷偷跑来问王洪:“你练的是不是大刀王五的青龙偃月刀啊?”那一副你说不是就是骗我的样子,把王洪噎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姥爷说走就走,没过多久,就回了山东。

又没多久,爷爷从老家来信了,说他在县城里兑了家饭馆,让王洪父母陪他读完高中,就迁回去接手。

上岁数了的老人家,还开饭馆,这让父母担心不已。

想着王洪虽然上学,却也成年了,这段时间住在学校里,也不招事惹事的,父母俩一合计,就准备把王洪留在安市读书,他们先回去。

父母给王洪定了很多规矩守着,却也许诺个甜头,说回老家后,给他寻个好人家的女儿,保证才貌双全让王洪满意。

然后,就把安市的铺面和房子都卖了,给王洪留了两月的生活费,余下的会按月打过来,两口子就这么回了山东。

没人管着,王洪也算自律,天不亮就爬起来,在山上跑一圈,随便找个地方练剑,练完下山吃口早饭,再


状态提示:第二章 东洋刀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