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释怨——谋而后行>二百三十五 各自皆有盘算

因为心中有事,有期待,司马承颐没有接到司马琰的加急传信,便出了宫前往武垣方向。随行的除了瑾姑,还将喜富和喜贵都带上了,瑾姑还从宫女中挑了两个一起跟着出了宫。当然,魃和魈等隐卫也都悄然地跟随,保护承颐的安全。

德公公没能确切地查到喜禄切实拜师的证据,单凭喜禄经常去宝安道根本无法判定。但在承颐问喜禄是否愿意跟随自己出宫去武垣时,喜禄犹豫了。表示自己从记事起就已经在皇宫内生活,害怕宫外不适应。

承颐没有强求他,将他留给了德公公。与喜禄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喜福。在听闻承颐要出宫去往武垣后,喜福主动跑回来找承颐,希望能跟随承颐前往武垣,却在瑾姑与德公公的劝慰下留在了宫中。

在承颐的安排下,喜福直接留在了黄得贵身边,不用再回铜阊殿。承颐告诉喜福,有事可寻德公公,德公公会照料于他。

还有一个特殊的存在,承颐的替身。承颐不知道自己还需不需要用上这个替身,就将他留在了隆安城外的他们初来时入住的那个山庄,仍留魍和魉看守他。

承颐离开隆安后,司马琛没有等来其他儿子主动请旨前往封地,反而等来了司马长悦和司马长水希望增加食邑的请求。理由就是承颐只得十二岁,都有一万五千户的食邑。而他们有妻儿,家中奴仆众多,需要更多的食邑。

司马琛将他们怒斥一顿之后,又极为气愤和伤心。看着这两个平时极无存在感的儿子,如今敢壮着胆子来找他要食邑,无非是司马长宁和李家在他二人身后指使。想着自己的儿子这般没用,还要看李家的脸色行事,这让司马琛更加坚定了要削李家的心。

司马长悦和司马长水没有要到食邑,还被司马琛狠狠地斥责了一顿后,无论司马长宁再怎么威逼利诱,绝不肯再出头。二人铁了心的缩着头,只求能够呆在隆安城平安终老,以至于招收府兵的事都搁置下来。

在这种时候,素日里默不作声的左谏议大夫史学志,却给皇帝上了一封奏折,提请皇帝在枯水季治理河道。理由是预防开春之后,雪水融化、再加上雨季来临后的雨水增多,从而导致河水涨势迅猛,又至河水淹没庄稼,致使百性流离失所……

在史学志的谏书中,一共列出了大庆朝近年来常发生水患的五条河道,其中就包括了寇水河和于沙河,另外还有洛水河、淮阳河、高阳河。还列举出了不少治理河道的提案和方法,这让一直为儿子们烦心的司马琛,突然在朝臣中看到了希望。

史学志的奏折,无疑在平静地隆安城里掀起了一阵热议。

朝堂上,司马琛特意将史学志的奏折拿出来讨论,并让史学志当众陈述了他关于治理河道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又提了新的方法,尤其是枯水季河道清淤,保证丰水季时,水位不会过高……

史学志一翻侃侃而谈下来,让朝堂上的众人都对他刮目相看,几乎都同时有了一个想法。平日里怎么就没发现,史学志还是一个治理河道的人才?当然,史学志的表现也让司马长宁觉得长了脸,史学志可一直都是李家推上来的官。

眼见着皇帝对史学志这道奏折表现出前所未有兴趣,谁都不会在这种时候扫皇帝的兴。何况‘治水’也是朝庭每年必须要进行的一件大事,只是今年提前了而已。本着利国利民、功在千秋,司马琛当庭就拍板尽快对史学志提出的这五条河道同时进行治理。

决定了要治理河道,接下来讨论的就是前去治理河道的人选了。

司马琛有心要考较一下刚入吏部任郎中的司马长青,直接就问道:“吏部一向负责人才的选拨,如果五条河道同时进行治理,长青,你来说说,推举哪些人去比较合适。”

司马长青听闻父皇直接点到自己的名,不慌不忙地出列,躬身回道:“据儿臣所知,史大人提出的这五条河,的确是近几年来大庆朝水患最为严重的五个地方。其中洛水河位于洛城;淮阳河途经淮南;高阳河是高阳与平献


状态提示:二百三十五 各自皆有盘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