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大秦钜子>第一章 人穷志短
的小区结构。外廓围墙称为“垣”,高约七尺,东垣有门称为“闾”,是整个里唯一的进出通道。

自闾向内,有条“闾巷”分割左右,形成两个独立的“什”。甲什居闾左,住着免除了徭役的特权阶级,乙什居闾右,则住着帝国最基层的黔首们。

居什之间,东西纵向排列着长方形的单元,被里巷隔开,那便是“伍”。

又因为五户为伍,所以每伍都有五座等大的,长宽各三十步(约后世42米)的宽敞小院,叫做“宅”。

宅和宅之间有墙划分,高五尺,厚一尺,顶部如鱼鳞般覆着黑色的瓦片,这就是每家的院墙。

大秦国民户受一宅,再穷也能有安居之所,所以即便李恪家穷成那样,也能在这黄墙黑瓦之间找到属于自家的院子。

说到就到……

李恪看看墙边的门牌,推开门,拖着车艰难迈入。

眼前是座空空荡荡的院子。

不同于别家瓦房连片,鸡鸭成群,李恪家除了用散碎木头搭起来的如庖厨、溷(hun)厕一类的功能性棚房,就只有两间孤零零的茅屋。

其中大的那间两厢对靠,坐北朝南,小的那间就建在门边,形同门卫。

院中唯一的装饰是水井,井边架设着巨大的桔槔,明明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取水设施,他却从没见家人用过。

“公子终于回来了。”

循着声,李恪抬头去看。

不远行来个中年男子,三十上下,肤色黧黑,五官端正,长髯垂胸。

他穿着黑色的裋褐,上面虽说打着连片的补丁,却浆洗得干干净净。

此人是自小陪着李恪长大的隶臣田展,由于左腿自膝盖以下截断,身有残疾,所以乡邻大多称他为癃展。

李恪很尊敬癃展,尤其是看到他跪坐在他那辆四轮小车上,用两根短棍拄地代步,操持着一家起居时,更为尊敬。

卸掉板车迎上去,李恪躬身问安:“展叔,我回来了。”

“一日劳作,公子辛苦。”

“算不上苦,只是……”李恪苦笑着叹了口气,“不说这个。展叔,媪可好些了?

“房内哭声半日不竭,如何能好……”癃展也苦笑。

“焉用稼?”

“还能有甚?”癃展无可奈何道:“焉用稼,何染疾,总之就是哭,闹腾到正午才堪堪睡下。”

“能睡下总归是好……”

“奴还未说完呢。”癃展恨恨啐了一口,说,“夫人才安然睡下,田典余的婆姨却来了,絮絮叨叨总也没完,也不知向夫人说些什么。”

“田典余的婆姨?郑氏?”李恪皱着眉头回忆,大约记得那女人好像是里中的媒妁,贯爱在脑袋上插花。

她来干什么?

两家少有交集,郑氏过来当然不可能是串门唠嗑,至于上门说亲……

秦时风气开放,妇人再嫁、休夫都是常事,而他母亲寡居多年,有人说亲理论上也对。

问题是他母亲严氏笃信儒家,坚贞自守,最好的年华都没想过再嫁,如今不年不节,怎的就想起嫁人来了?

李恪隐约觉得事有蹊跷,才想要问,就听到屋里传出话音。

那嗓音尖利,居高临下,满满都是颐指气使的味道。

“严氏,监门雄姿英伟,爵至簪袅,乡里之中,有多少人盼着嫁入他家?现如今他倒过来上门寻你,你倒底犹豫什么?”

说话的是郑氏,而李恪的母亲就是话里的严氏。

两人似乎是起了争执,所以声调都不算低。

严氏说:“阿姊美意我心领了。只是我如今只盼恪能早日成材,至于嫁娶之事……您请回吧。”

“请回?”郑氏冷笑着,调门越发

高亢,“纳租之期将近,你缠绵病榻如何下地?田中禾粟无人收拾,你又想如何纳粮?纳不出粮,罚作隶人,你子从此入不得学室,除不得佐吏,你还如何奢求他成材?”

一连三问,声声刺耳。严氏的口气弱了许多,就如在风中飘摇的残烛:“成与不成,皆有定数……”

这句以后,房中便再也没有声音传出来了。李恪呆立院外,脸色一


状态提示:第一章 人穷志短--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