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仙侠修真>潇潇子夜歌>众人大醉话曾经

周浪,姬荡,刘博,慧能四人,离开了树下,到处寻找一处酒楼。与之前的不再一样,以前出入的大小酒楼都是人来人往,好生热闹。但是他们现在要寻找的,不再是那种喧嚣和热闹的酒楼。其实喝酒的场合也反映出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与喝酒的境界。而喝酒呢,大概就是那么几个情况第一种情况呢,就是出入一些热闹的场所,谈的都是一些风花雪月的fēng_liú韵事,或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自己胡编乱造的故事,以显得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而喝酒的人呢,一般都是朋友,或者是朋友的朋友。而这样的酒局,你不必当真,大家都是酒肉朋友,酒桌上是兄弟,但是一散桌,谁也不认识谁。当你酒精上头之时,你什么都不要管,要么就使劲的说话,要么就安静的听别人说话。这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大家都不会当真。而如果有人真把这酒桌上的话当真了,那倒是真的有点愚蠢了,当然,你若在这样的酒桌上将你的真心话说了出来,那就是更愚蠢的事情了;

这第二种情况呢,就是几个知心的朋友,找一僻静处,安安静静的喝酒,聊得呢,都是共同的兴趣爱好,是自己的真心话。自己的不甘和痛苦。但凡喝酒的人,都是有苦痛的人,想要借酒消愁,无奈时是越喝越愁,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使劲的喝,一醉才能解千愁。如果这样的酒局你不喝醉,那么这样的酒席就是一种浪费,试想一下,人生的知心朋友,大多都是些聚少离多的,寻得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喝酒,难道你不应该喝醉吗?错过了这一次,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继续在一起喝酒了。这样的酒席,也难以喝醉,这也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状态了;

而这第三种情况,那倒是另外一种境界了。那就是一种孤独中又带有桀骜不驯的喝法。那就是明月之下,对着浩瀚星空,朗朗乾坤,皓皓明月,达到那一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境界。自己感悟人生,孤独也是分为主动和被动的。主动地孤独,是那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与世人追名逐利,不人云亦云的自我享受。但是这种境界的话,光是说着那的确是太简单了。几乎人人都会说,但是要真正达到这种境界,那就实在是太困难了。这样的人历史上多的数不胜数,例如“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屈原;也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李白。但凡像他们这种境界的人,都是在尘世里摸爬滚打,但是处处受到排挤,受到挫折之人。那些假装这种情怀的人无论怎么表演,在自然面前,也会显得拙劣。所以啊,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就像这红尘,不如红尘,有怎能看破红尘呢?

但凡是喝酒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但是人人都会有故事,但却不是人人都会喝酒。这喝酒的人,状态也不一样。不过这也得从杜康造酒说起,这杜康造酒用了三个人的血,一个疯子,一个武夫,还有一个就是文人。所以啊,这喝酒,也就是如此。时至今日,喝酒之人,一开始大抵都是文质彬彬,是享受那个文人的气质,喝到中途,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表现的是武将的风范。喝到最后,语无伦次,体面全无,很有可能就是疯子的那滴血在搞怪了!这大概极是酒的魅力所在吧!

周浪,姬荡,刘博,慧能四人终于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地方,叫做“清幽山庄”。这山庄的酒楼,雅间下面便是一石潭,石潭的上边就是一个瀑布,四周全都是绿水青山,坏境极其优美,但这招待的人间道他们四位,原本以为是要一个雅间,谁知道,他们竟然将整个山庄包了下来,而且,这一包,就是三天。起初他们也是不愿意,当看到姬荡拿出的银票之后,有都接受了。因为按他们的话来说,这点钱都可以讲他们的山庄给买了下来,何况是包呢?

贵自然是有贵的道理。就说这清幽山庄,环境好倒还是其次,关键是这里的水好,气候也很好,自然酿出来的酒也就是好上加好了。喝酒当然是酒为第一位,如若不然,就算是有


状态提示:众人大醉话曾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