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回唐>第27章 白玉谁家郎(九)
,四面围的严严实实,有不少仆人在边上看守着,偶尔有进出的人。期间倒是请来为自家的牡丹写诗的人进去仔细的瞧过了,估计是提前酝酿诗作,毕竟不能指望当场灵机一动,传世名作就随口而出。

靠近湖岸的是杨家的花棚,同样是被遮盖严实了。有一位三十几岁的人在花棚前面来回踱步,显得略微有些烦躁,边上的仆人静静的在边上站着,不敢说话。

李清特意留意了一下,看到在之前碰到的被唤作“玉娘”的女子从花棚里面出来,有些着急的问道:

“叔父,那人还没有来么?”

“没有。也怪我们准备不足,没有想到自家的牡丹能进入前十,所以没有想着提前邀请些才子过来助兴。等到我们再找人的时候,有点名气的才子都被人抢走了。”三十多岁的那人说道,应该是叫做杨玄珪的。

“哦。”玉娘显得有些失望,脸上的表情有些兴致缺缺,随后又说道:

“今天赛会上有很多人说不定有人喜欢我们家的牡丹也作诗呢。”

“哪有那么容易,你以为写诗跟吃饭似的,想写就写,更何况好诗又是那么容易写出来的吗。”杨玄珪说道。

正说着,有奴仆带着一人从前面过来。那人老远就道:

“不好意思,让杨士曹久等了。孙某来迟。”

“不晚不晚,子才兄能来是杨某的荣幸,今晚上还要仰仗子才兄了。”刚才还是一副愁眉的模样,见到来人,杨玄珪的脸上马上变了表情。

“今晚听说那郑远明、高子玉等人都在。孙某怕是负了杨士曹的盛情。”孙子才语气颇为谦虚。

孙子才的才情大约还是跟郑远明等差了些,但是在洛阳也算比较有名气的了。但写诗这种事情也不是名气高写的就好,如果正好灵感不期而至,压过那郑远明、高子玉之流也不是没有可能。另外估计把孙子才请来也费了杨玄珪不少的心思。

天色略微暗了下来,四周已经掌起了灯笼,清风吹过,灯光晃动,在这三月的春光夜色中朦胧而又暧昧。宋、魏两家的人已经邀请去了其他几家的人商议,参赛的牡丹陆续的被搬到了凝碧亭上,但是没有露出真容,都被偌大的纸张包裹着,最后才会露出庐山真面目。

有人陆陆续续的从湖上过来,有很多奴仆跟着,并没有在凝碧池逗留,而是直接去了后面的蓬莱阁。大约是赛事的评审和过来参观的官员、皇室之类的人。

不知道能不能进到蓬莱阁中,最后的花魁是在那里宣布的。李清想着。

这时候周边的人都在忙碌,媒人顾得上照顾李清,只有花解语在边上说着话,不停的与李清讨论着今晚的赛况。大约也是兴奋,显得兴致勃勃,平日里的稳重倒是少了,这时候才有了十五、六岁小姑娘的活波劲头。

“不知道那郑郎君那里去了,把小郎君丢在这里就不管了吗?”花解语有些埋怨道。

“没事,我们在这里转转,看看好就好了。这不是还有郑家的仆人在嘛。”李清说道。

就在刚才,郑家的仆人给李清和花解语准备了晚饭,不过是些糕点、清粥之类,在这里估计也没有什么能准备的了,估计这些还是来的时候准备的。

郑家的仆人过来说,郑远明正在于家主和一众世交在说话,没有时间过来,还请李郎君担待之类的话。

李清和花解语在这灯火通明的蓬莱岛上四处逛着,倒是碰到了闲逛的玉娘,几人在亭边的小道上碰到。李清颇为留意了几眼,那玉娘大约也是在岛上闲的无聊才出来逛逛,正好与李清碰上。

如果是个成年的男子的话,玉娘说不定就低头过去了,但李清是六岁的孩童,边上就跟着一个十五、六岁的丫鬟。那孩童生的粉雕玉琢的,看上去就想让人亲近。

玉娘看着李清,笑着说道:

“你是谁家的小郎君?是跟家人一起来的么?”

李清心里笑笑,看来真是把自己当孩子哄了。

“李清。只是闲逛。”李清答道,随后有些不太肯定的问道:

“你是参加今晚花会的杨


状态提示:第27章 白玉谁家郎(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