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回唐>第242章 辩
庞大的报馆的运作,派人调查之后才知道了广告的作用,李林甫虽然对《长安时报》有些看不上,但是也不得不佩服李清的商业头脑。

此前《明报》报社也向李林甫提议过是不是也学李清开辟出专门的广告版块增加营收,李林甫深思熟虑后给否决掉了。

《明报》是官报,代表的是朝廷,作为官方报纸的《明报》怎能够替商贾们进行宣传造势?

虽然这时候的商业活动已经极为发达,长安城中很多世家也都有自己的商事产业,然而此时商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甚至于有些被人瞧不起。

报纸上面的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却是这些商贾,《长安时报》对此可以不顾及,而官报却不能,而这也决定了《明报》不可能承接一些宣传商业信息的广告,李林甫对此也就作罢,这时候见李隆基问起,站起身来,躬身答道:

“回圣上,微臣也了解过广告,广告是报纸对商家的物品信息或者某些商家的商事活动进行宣传,报馆从而收取一定的费用来增加收入。微臣以为官报对此不可取,《明报》代表的是朝廷的尊严,怎能替商事这种低贱的行业做宣传,更何况,办报纸应该是士林之举,本应跟那些商贾划清界限,而不是流弊于那些商家一样总想着从中盈利。再说,如果谁出钱报纸就替谁说话,那以后报纸就会成为那些商人的传话筒,报纸岂不危矣。”

李隆基沉思了片刻,缓缓说道:

“李爱卿所虑也有道理,李清你怎么看?”

“李相所说微臣却不以为然。”李清答道。

“哦,说来听听?”李隆基说道。

“微臣认为不管是官报或者民报都要有自己独特性,能够坚持自己办报的原则,而不是受某人或者某些势力左右。广告只不过是帮助商家做宣传,让更过的人知道商家的货物,从未帮助商家赢得更多的商机和利润,而不是让商家干涉到报纸对新闻的报道。

“因为广告,报纸才能盈利,只有当人们看到办报纸是一种有利可图的事情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人去创办报纸,报纸才能慢慢地发展壮大起来,而不是衰落。

“报纸不因为沾染了钱财而成为一种低贱的事物,同样人们不能因为养活一家老小从事商事而遭受百般非议。

“商业活动不过是互通有无。蜀中的锦缎、江南的丝绸被商人运到长安,才有了长安城百姓身上的锦衣,南方的荔枝、西域的瓜果来到京城,人们才知道还有这种人间美味,衣食住行,无不与商业活动有关联。

“报纸寻求利润而得以长存,才能更好的发挥报纸的作用,而不因为其商业性质而忧心忡忡。

“官报代表着朝廷的权威,应该保持自己超然的地位。微臣是同意李相关于官报不能增设广告的提议的。”

李清侃侃而谈,在前面对商业做了辩护,在座的诸位大臣还以为李清是支持官报增设广告的,没想到最后竟然来了一个转折,倒是让在场的人有些哭笑不得。

商业自古就是一种贱业,从事商业的商人也是一种低贱的族群,这时候的人们普遍都这么认为。想要短时间之内转变人们的观念很困难,李清也没有想着一下就让在场的这些人对商业有一个大的改观,但是总要为报纸上面的广告做一个辩护,为报纸的发展留一份空间。

“商人逐利,见报纸有利可图,也定会有人去做这种事情,既然朝廷不禁报纸,任由其发展好了。至于李相所担忧的报纸会为这些人所用,我倒觉得不用太过担心,有朝廷法令在此,触犯了唐律自然会受到惩处。如果真要有人有什么目的,也不能避免他自己办一份报纸出来做宣扬。”

李适之在旁边说道。

李林甫看向李适之和李清,沉声说道:

“如果有报纸任意宣扬不利朝廷的事情,定会严惩,这报纸岂能是说办就办的?如此一来岂不成了儿戏!”

“李相所说甚是,微臣以为以后凡是创办报纸都需要在朝廷之中有登记,说明创办报纸的目的、原则、办报的人员、资金来源等相关


状态提示:第242章 辩--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