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回唐>第241章 春闱,参不参加是个问题
屈服于长公主的权势,而是应该看清楚现在在圣上面前谁最为得宠。

这两日卢希心中也在思量,李清和杨喧两方都是自己一个小小的礼部侍郎得罪不起的,但是如果李清真要参加今年春闱的话,到时候肯定会得罪一方。

卢希在府上思考了很长时间,最终决定还是倾向于杨府。毕竟真要惹怒了杨府,杨钊在杨贵妃面前告自己一状,杨贵妃在圣上面前吹吹枕边风,自己这顶乌纱肯定是保不住了。

而如果不取李清也有说法,科考上面的诗词文章、乃至后面要考的论议、对策、经义等的标准因人而异,这里面的门道很多,大可找出一些漏洞出来,不取李清就是。相比即便李清或者是长公主府有什么异议,也说不出什么。

当然最理想的解决办法是李清根本就不参加这次的春闱。

卢希下定决心,心中稍安。知贡举这个职位并不好做,每天都会有很多勋贵明里暗里的传达一些信息,自然是要卢希取中自己推荐的人选。

其实,这时候几乎每年的科举取中的人里面,真正依靠自己才学被录取的人很少,更多的还是背后推荐人的作用,很多时候这科场也成了勋贵之间的名利争斗场。

大唐行卷成风也是因为这种原因所在。

卢希见李隆基对李清的态度,心中暗道自己此前的考虑欠妥,依照李清在圣上面前得宠的局势,看来自己要再想想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哈哈,李侯年少就该轻狂些,不要学我们这些老臣显得死气沉沉。依照李侯的才华,真要参加春闱的话,如圣上所言,位列三甲应该不难。”

李适之在旁边哈哈笑道。

虽然跟李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集,但是对于李清的才华李适之还是很欣赏的。而《长安时报》的创办,使得李适之对李清更加高看一等。

“借李相吉言,不过下官并没有参加春闱之意。”

李清笑着说道。

李适之奇道:

“怎么,难道李侯没有跃龙门之望?”

见李清如此说,旁边的诸位大臣同样心中好奇,李林甫望了李清一眼,不动声色,其余诸人都望向李清,而一旁的卢希却放下心来,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

“清年少才薄,除了在算学一道上有些自信之外,诸如进士、明经等科还是不要献丑的好。”

李清笑着说道。

“怎么?爱卿还对算学有所研究。”

李隆基突然问道。

“些许知道一些。”

李清躬身谦虚答道。

这时候一旁侍立的高力士笑着说:

“禀圣上,老奴听说《长安时报》已经开始盈利,想来是李侯在运算上有独到之处,从而帮了大忙。”

李隆基听高力士如此说,心中好奇,双臂放于龙案之上,往前倾了一下身子,好奇地说道:

“是吗?爱卿快说来给朕听听。”

“是。”李清忙答道,“微臣也有事情想禀明圣上。”


状态提示:第241章 春闱,参不参加是个问题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