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回唐>第108章 晚宴(七)
“摩诘的诗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单就这首诗也是可以流传百世的了。”

随后崔琚把诗作递给旁边的几位老者欣赏,接着吩咐在旁边伺候的人说道:

“抄一份送到前面的水馆那里,让大家都学习学习。”

有仆人忙抄录了去,随即送去了前方。

水馆之中,李婉儿坐在那里轻轻的拨动琵琶,轻捻慢挑,轻声细唱。周围一片寂静,唐方远、于是之及众人围坐在周围倾听李婉儿的歌唱。场间没有了猜酒划拳、呼朋唤友的声音,多数是轻声闲谈。

“于兄,今晚上那红楼好像并没有多少诗作传过来啊。”

唐方远对于是之说道,语气中倒是有些微的讥笑。

从刚才几人对猜灯谜平局之后,两人就坐在一起谈论些诗词方面的东西,两人才学相近,大约是惺惺相惜,虽然性情大不同,但是依旧找到了共同话题,一晚上谈性颇浓。

唐方远的意思于是之自然知道,因为红楼之中大都是权贵之家,相对来说总体上还是不如像他们这些从底层出来的才子,毕竟十年寒窗苦读的大都是寒门子弟,那些所谓的权贵子们哪里会下大工夫攻读诗书,才情不如水馆这里的人也是有道理的。

“估计是都没什么人出手作诗吧。刚才我们过去的时候可是看到了崔公和王摩诘在那里的。这几人的才华可是远胜我等。”

于是之说道。

“不如崔、王两人,我是承认的,其他人,呵呵,这可未必了。”

唐方远笑道。

“不要忘了作刚才那个灯谜的人也在里面,看刚才的两句诗,这人也是极有才华的。”

“哦,我们刚才过去的时候,没人引荐,也不知道哪位是灯谜的作者。不过那人一晚上没有作诗,想来也许并不怎样吧。”

唐方远说道。虽然刚才的灯谜确实难住了几人,后来李瑞念出的两句诗也确实很好,但是唐方远还是觉得仅凭一个灯谜、两句残诗就认定那人才华横溢有些武断了。

于是之摇摇头:

“这倒是不清楚。不过我倒是希望那王摩诘能作首诗让我等欣赏欣赏。”

两人正说着话,一人从水馆门口拿着一张笺纸走了过来,笑着说道:

“这可巧了,于兄刚说,这王大家就有诗作出来,大伙一起品赏品赏。”

“座客香貂满,宫娃绮幔张。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积翠纱窗暗,飞泉绣户凉。

还将歌舞出,归路莫愁长。”

于是之轻声念着手中的诗作,其余人都在旁边安静的聆听,就连李婉儿的琵琶也停住了,走了过来。

诗作自然是极好的,在座的众人把这首诗与刚才水馆之中公认的几首好诗做了对比,也不得不承认,王维的这首诗不管是在遣词上,还是在意境之上都要比其他的诗作高出许多。

诗是心声,同样可以从这首诗中看到王维这几年的心境了。由于王维这些年官场并不算是通达,过着半隐居的生活,诗词的最后两句倒是颇合王维这时候的处境。这大约也算是诗人在诗词技巧上极为高超的一面了。

唐方远、于是之、李婉儿等人品味这诗良久,也发现自己在诗词上的造诣还是跟王维有些不小的差距。

众人不免有些沮丧,这倒是崔琚和王维没有料想到的。一开始众人还沾沾自喜,自认为红楼之中的那些人都是些才华平庸之辈,诗词一道跟自己差的很远。但是这时候一首诗过来就压得众人几乎都说不出话来,任谁都会有些无奈的。

虽然一开始大伙就认为自己不如诗作者,但是写没写诗又是不一样的。王维没写诗之前,众人说不如王维算是自嘲,也不会有人太过在意。而诗词写出来后,发现真的不如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任何人心中都是自认为是最好的,然而事实摆在眼前,算是对这些人的一种小小的打击。

过了片刻,唐方远笑着说道:

“王摩诘不愧为诗佛,诗词才情远在我等之上,确实是我等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啊。哈哈,婉儿娘子,要不试着把王摩诘的这首诗演唱


状态提示:第108章 晚宴(七)--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