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李绩传>第三百零三章 孝恭婉谢绝

初唐名帅演义李绩传

第三百零三章孝恭婉谢绝

唐高祖李渊在大唐王朝初创时期,重用了两位亲戚,一位是:淮安王李神通,他的父亲李亮是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的第八个儿子,(李渊的父亲李昺是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第三子)是李渊的堂弟。

另一位是:赵郡王李孝恭,他的祖父李蔚,就是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第三子)也就是赵郡王李孝恭、秦王李世民他们的曾祖父是同一人,赵郡王李孝恭是秦王李世民的堂兄。

淮安王李神通,经常与李世绩组成一个团队与敌军作战,淮安王李神通军事才能有限,曾经两次坑惨了李世绩。

赵郡王李孝恭,经常与李靖组成一个团队与敌军作战,武德元年(618年)负责经略巴蜀,攻占三十余州,俘获朱粲。武德二年(619年),任信州总管,献计并率军攻打南方的萧铣,立下战功。武德三年(620年),封赵郡王。武德四年(621年),李孝恭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李靖为副将,灭萧铣,受封荆州大总管,成功招抚岭南诸州。武德六年(623年),又率军攻打辅公祏,用一年时间将江南平定,因功拜扬州大都督。

秦王李世民为了增强秦王府的实力,拉拢李渊的各位亲戚中军事能力最强、战功最多赵郡王李孝恭,想要在与太子李建成的争斗中,请赵郡王李孝恭站在自己的一面,共同打击太子李建成,被赵郡王李孝恭婉言谢绝了,在玄武门之变中,赵郡王李孝恭保持中立状态,既没有帮助太子李建成,也没有帮助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之后,秦王李世民,掌握了大唐王朝的主要权利,渐渐的疏远了赵郡王李孝恭。

虽然赵郡王李孝恭年富力强,只比李世民大三岁,但被李世民挤出了大唐王朝的核心权利圈子。

赵郡王李孝恭也是明白人,晚年多数时候闭门不出,家中歌姬舞女有一百多人,只在家中听歌看舞,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

在玄武门事变中,李渊的亲戚一位也没参与,全都保持中立,使事变没有扩大化,少死很多人,从而也能看出李渊这一伟大的家族家教好,是大唐王朝强大的一个原因。

杨文干曾经当过太子宫卫士,太子李建成跟他感情亲密,暗中命令他招募勇士,送到都城长安。

李渊将要去仁智宫避暑时,命令太子李建成留守京师长安,令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随从。太子李建成嘱咐齐王李元吉,有机会时顺便铲除秦王李世民,道,是安全还是危险,就看今年了。

又派出内府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送铠甲给杨文干。

这二人走到,陕西省彬县,向唐高祖李渊紧急告发,指控太子李建成命令杨文干起事,内外呼应。就在此时,一位宁州人杜凤举也向大唐中央政府紧急告发,到达皇宫后当面指控。

李渊大为愤怒,假装为了别的事情,亲自写诏书,召见李建成,命令他前来行宫,李建成很是恐惧,不敢前往。

太子宫太子舍人徐师谟怂恿太子李建成占据都城长安,背叛老爸。太子宫詹事主簿赵弘智建议太子李建单人匹马,衣帽简单,不带卫士晋见老爸请求恕罪。李建成采纳了赵弘智的建议,于是前往仁智宫。

太子李建成在距离仁智宫60华里的地方,把他的下属官员全部都留在了毛鸿宾堡,而只率领十几个骑兵卫士,晋见了老爸,跪在地上磕头,请求宽恕,用力过猛,几乎气绝身亡。

李渊仍然怒不可遏,当夜晚,把他软禁在帐幕之中,只供应粗茶淡饭给太子李建成充饥解渴,命令殿中监陈福严密防守,派出司农卿宇文颖急急忙忙的赶往庆州召唤杨文干。

宇文颖抵达了庆州,把情况告诉了杨文干,杨文干于是起兵叛变。唐王李渊派出左武卫将军钱九陇,西会灵,灵州都督杨师道联合讨伐。

6月26日,李渊朝见秦王李世民,讨论杨文干起兵叛变之事。秦王李世民道,杨文干不过是一


状态提示:第三百零三章 孝恭婉谢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