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武家栋梁>第391章 惊闻身死
的标准,吉良家的常备一共两万五千人不愿扩充,就是不想打破这个人口红线,一旦从军者超过现有壮劳力的十分之一,就会影响经济及农业生产。

募兵越多,兵员素质下降的越厉害,培养这些士兵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就越大,而且这些士兵不一定能够顺利的转换成为精锐的常备,其中一半以上会死在战场上,一旦士兵死亡抚恤金又是一笔不小的财政压力。

现如今越后到处用兵,每次用兵都要开赏格将士们才愿意拼命,否则没有收益的战争还一套冒着死亡的危险,武士和足轻们也没有心思去拼杀,战后要计算功绩折算功勋,死伤者要医疗火葬抚恤等各种费用,虽然粮食不愁可钱财是绝对不够支付的。

好在越后的金山银山储量丰富,佐渡银山还出在绝对保密状态不被人所知,诸如盛产铅矿和铜矿的南越矿山,盛产金银的鸣海金山,金银铜铅产量丰富的饭丰矿山,主要产出金银铅桥立矿山等陆续被发现,大量的金银铜产出每年可以给吉良家带来八十万贯的纯利润,这还是技术经验及人手严重不足,使得产量未达到顶峰时的数据,可想而知全面开发后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若没有这笔财货的支撑,吉良义时怎么敢屡次开出巨额赏格,更不会让吉良家的武士富裕程度名扬关东,好比北条家的武士曾经酸气十足的评价道:“他们哪里是打仗,分明就是用真金白银砸出一场场胜利。要是我们有这么多钱照样可以打出大胜仗。”

眺望着天边的夕阳渐渐垂下。暮色下农民们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像这种好时节就得日夜不停的收割粮食,怕的就是不知什么时候来一场暴风雨让晾晒打谷的时间推迟,一步推迟后面的步骤都要跟着延迟,再晚半个月说不定就要下雪了。

松井信之朝他瞥了一眼,若无其事道:“据说明国围剿倭寇海贼的力度有所增强,王五峰带着他的船队撤回东海,却是不知他还能支撑多久。”

“早去年年初就回去了,我听家里说这王五峰竟然要归降。据说是被戚将军杀寒了心,还听说经办的巡按监察御使胡大人是王五峰的同乡,释放他的家小以厚待之提出希望他归顺朝廷,这王五峰竟然真的相信了,就带着船队回去了。”

见李定神情并无异状,言语里似乎还对王直的表现很不以为然,松井信之才松了口气说道:“主上很讨厌这个五峰船长,说他勾结一帮西国、九州的武家败类祸乱大明沿海,以至于幕府的勘合朝贡被迫中断,此人乃明国的恶贼日本的厉阶也。”

李定眉毛扬起带着奇怪的表情。似笑非笑道:“噢?镇府公有意取缔倭寇与我大明重修旧好吗?”

“呃!这话可不能乱说,这是幕府公方殿下的职责。我等臣下的却不可乱说。”松井信之被惊的冷汗涔涔,急忙闭紧嘴巴。

他可是怕了这个牙尖嘴利的妹夫,经常说出一些离经叛道的言论让他十分苦恼,可李定却不在乎他们那套规矩,不以为然地说道:“镇府公有意问鼎天下有什么好掩饰的,在我们大明朝有一句话叫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大乱的时候总会有英雄应运而生,镇府公一定会做这样的大英雄也必须去做这样的大英雄。”

“诶诶!文举请千万慎言呀!主上可从没说过这种话,大明国与我日本虽然一衣带水却不尽相同,我主是当今公方殿下的御家门方,乃是幕府响当当的忠臣名将,绝不会做出忤逆不道的恶事来,文举刚才说的这一番话万万不可传出去,让别人误会主上的心思可就要出大麻烦的!”

李定望见松井信之惊慌失措的样子,自以为说中他的心思,于是便得意洋洋的说道:“镇府公行非常之事我还是省得轻重的,杀头的事情能做不能说,就像我大明朝的太祖皇帝曾问计于林先生,得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因而定鼎我大明朝两百年的盛世,镇府公精通汉学必定熟知这个道理,想必也是要缓称王的!”

……

飒飒的秋风吹入越后带着几分湿冷的


状态提示:第391章 惊闻身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