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大唐第一狠人>第282章 【乘龟渡海,我去接应陛下】

“三千里路要走多久?”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存在不确定性,别说是古代,现代也一样,比如交通工具不同,赶路方式不同,同样的路程可能相差很数天,骑马和乘车有着天然上的区别。

不过若是确定了出行方式的话,倒也可以粗略推算出赶路的时间。

“三千里要走多久?”

李云再次问了众人一句。

近日天气回暖,地上积雪融化,渤海城的建设再次重启,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热火朝天景象,无数百姓劳碌拼搏,又有妇女箪食壶浆,孩子们也加入进来,帮着大人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李云这几天一直待在工地上,时时刻刻关注着工程的进度,他并非担心工程进度太慢,而是害怕百姓干活的时候出危险。

城墙已经筑了一丈高,再往上需要搭建木架子,古代建城没有太好的防护措施,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摔死人,偏偏百姓们干活热情太高,他们经常把李云的严令当做耳旁风。

您这边让我小心?

可以,俺们听着!

您让俺们绑着绳子?

行啊,这不是绑着呢么……

但是等到李云稍微走开,百姓们转眼就把安全绳扔掉,然后毫无防护的爬上爬下,扛着一根根木头去搭建架子。

这或者就是所谓的国人习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管政策是好是坏,老百姓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来。

所以李云不得不抽出大量时间,每天在工地上来来回回巡视,他身为诸侯都要劳苦奔波,其他人自然不可能干坐着,于是每当李云巡视工程之时,他的身边总是跟随了一大群人。

说是一大群人,其实都是官,并且官还不小,起步就是国公。

比如尉迟敬德。

比如秦琼。

此前高句丽大兵来袭,两位国公千里驰援,配合李云的计策,一战干挺高句丽,原本两位国公应该班师回朝,想不到收到了长安的飞禽传书。

皇帝要带文武百官前来渤海观礼,尉迟敬德和秦琼直接不用班师回朝了,否则班师回去还得再来一趟,军队一来一回得耗费多一倍的粮食。

所以他们选择呆在渤海,等候李世民和大唐群臣的到来。

除了尉迟敬德和秦琼,跟着李云巡视的还有其他人,比如程咬金,比如刘鸿基,再后面则是年轻一代的梯队,其中以长孙冲和程处默最为拔尖。

这么多人巡视工地,浩浩荡荡很是壮观,不过他们并非走过场,而是真真切切查找问题。

巡视之时经常还帮着干活,甚至干起活来经常忘了正事,比如刚才有个木架子搭建太高,老百姓们没有能力扛着木头上去,结果尉迟老黑哈哈大笑一声,扛起一根巨木蹭蹭而上,转眼之间攀上高架,站在三丈高的地方顾盼自雄。

下面老百姓赞叹连连,尉迟老黑越发豪气冲天,结果惹得程咬金等人眼热,几个老辈一人扛着一根巨木攀登而上。

转眼之间,木架上多了三四个国公,两三位王爵,干活的百姓们满脸亢奋,把这个木架子搭建的宛如碉堡一般。

李云看的哭笑不得,只能站在架子下面叮嘱小心,等到国公们干完了这一笔活,他才领着大家继续巡视。

他们这帮人除了诸侯就是王爵,要么就是大唐封赐的开国国公,巡视之事谈起各类政务,渐渐引到了李世民出关而来的事情。

“三千里路要走多久?”

这就是李云问这话的原因。

他这话带着一些担心,语气里也有一些焦躁,在场众人都是人精,岂能听不出他的意思?

但见秦琼沉吟一番,道:“陛下此来乃是观礼,所以没有骑马出行,陛下乘坐的是天子之撵,并且还带领着文武百官,武将可以骑马,但是文官大多乘车,据说车队极其庞大,后面又跟随了无数的商贾车队,再加上许多百姓想要趁机迁徙,已经形成了几万人的巨大队伍……”

旁边程咬金接过话茬,道:“这样一个庞大队伍,赶路速度肯定不能按照常理推算,倘若只是武将骑马,一天可以驰骋四五百里,若是为了


状态提示:第282章 【乘龟渡海,我去接应陛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