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异界入世修行>第三百六十三章 庶族的崛起﹙二﹚

ps: 随着世族的衰落和庶族的勃兴,那种保证和维护世家大族“依流平进”的九品中正制的用人办法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废除这一用人制度也就摆上了议程。到了肖衍登上南梁帝位后,便进行了改革。据《文献通考.选举考》载:“梁初无中正制,年二十五方得入仕。天监中(五百零五年),又制九流常选,年未满三十,不通一经者,不得为官。若有才同甘、颜,勿限年次……无复膏粱、寒素之隔”。这里明确地提出了废止九品中正制,限年入仕,不拘门第,九流常选,试经授官的改革措施。这一改革,可以说是开了选官择士不论阀阅,任官重视考试的先河,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世族的衰落和庶族的勃兴,那种保证和维护世家大族“依流平进”的九品中正制的用人办法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废除这一用人制度也就摆上了议程。到了肖衍登上南梁帝位后,便进行了改革。据《文献通考.选举考》载:“梁初无中正制,年二十五方得入仕。天监中(五百零五年),又制九流常选,年未满三十,不通一经者,不得为官。若有才同甘、颜,勿限年次……无复膏粱、寒素之隔”。这里明确地提出了废止九品中正制,限年入仕,不拘门第,九流常选,试经授官的改革措施。这一改革,可以说是开了选官择士不论阀阅,任官重视考试的先河,具有重大意义。

五﹑演变过程

自隋唐起,门阀的衰落与庶族的兴起成为这个时期重要的时代特征。门阀世族由东汉起形成,进入魏晋南北朝而居于社会上层,掌握并享受着经济、政治上世世代代的特权,在文化上也处于垄断地位。而广大的寒门庶族则很难得到发展。“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两句,概括了在九品中正制之下,人物品第以及仕途中庶族与世族的不同命运与处境。

到了唐代。由于科举制度的实行,加之武氏推行一系列打击世族的政策,庶族的地位开始发生变化,世族衰落。庶族兴起是大势所趋。然而,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旧世族的势力并未迅速消亡,社会上的门阀观念依旧根深蒂固。世族凭借其门第的优势、文化传统的优势,及其家族长期以来建立的关系网。仍然能够轻而易举地跻身政治上层。同样是参加科举考试,世族由于拥有良好的家庭教养,也比庶族更易成功。唐代毕竟创始了科举这一出身庶族士人登上政治舞台的途径,有些人还占据了高位,与六朝时代相比,无疑是一大进步。姑以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房琯、李泌、杨炎、陆贽、裴度、李德裕等唐朝十为著名宰相进行统计,出生庶族的仅有张九龄、陆贽两人,其余八人皆出身世族,但这已显示出一种重要的变化。

以上情形大体可以说明,终唐之世在宰相的任命之上。世族一贯占据优势地位,但是,世族垄断的状况毕竟被打破,庶族有了一定的进身机会,可以进入朝廷及各级地方政府机构中发挥较大的作用。经唐末黄巢起义与五代战乱,旧世族到宋代之后,其政治地位最终被取代。

早在唐代,文化界中庶族士人活跃的身影已初现端倪,在思想、文学、艺术等领域无不展现出巨大的创造力,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宋代。唐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多半出生庶族。其父祖辈多为地方上的县令或是比县令还低的长史、司马、别驾之类的小官。这些人的家庭地位并不显赫,自身年轻时的境域不是很理想,但其家庭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使得他们有可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尽管他们在仕途上未必如意。却抹杀不了其文化方面夺人眼目的造诣。

庶族士人因为出生卑微,许多人经历过长时期的贫困生活,因此对社会状况的体察尤为深刻,他们往往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使命感。例如。李白早年就怀有济世之志:“申管宴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后来又说:“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直到六十二岁去世的前一年,当他听说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三章 庶族的崛起﹙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