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东汉末年枭雄志>一千四百五十 曹冲之眼中所见到的
他们把这座城市的一切都当做他们自己的?尽情释放他们心中积存已久的强烈yù_wàng。

他们在这里无恶不作?抢劫,杀人,强暴,凡是这个时代的人类所能想到的全部恶事,他们都能做得出来,并且全都贯彻到底。

他们释放了心中最原始的兽性。

泰西封的安息权贵、民众遭到灭顶之灾,遭到极为彻底残酷的打击和杀戮。

男人被杀死取乐,女人被绑架到军营里接受罗马士兵的折磨,连老人和孩子都不放过。

更为讽刺的是,罗马军人之间为了争夺战利品或者女人,也会刀剑相向,杀死对方,劫掠对方的战利品,只为让自己获得更多。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入目所见,皆为不似人间的人间。

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旁观者,这样的一幕幕,在曹冲之的记忆里,只有他曾阅读过的魏国官方编撰的《平黄巾记略》这本书里记载过。

这本书是魏国史官遵照时任皇帝郭鹏的命令编撰的——为了不让世人忘记那场灾难。

这本书的内容采纳了大量汉帝国官方留下的记录,更为开创性的创造了史官采访仍在人世的当事人以获取更多细节的记载方式。

史官在这本官方性质的半史书的序言中自称采访了依然在人世的老兵、老军官和老官吏,从他们嘴里得到很多当时他们亲眼所见并且忘不掉的细节。

所以相关事实在介绍的时候还能额外增加一些细节进去。

这本书在魏国史学界的名声很大。

就是因为这种采访,不仅采访了老兵老官,还采访了亲身参与平定黄巾战争且立下大功以此发家成为名将的皇帝郭鹏。

郭鹏允许了史官对自己的采访,并且说了很多他记忆之中的战争细节。

所以这本书当年编撰完成并且在太学内部和讲武堂内部流传的时候,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度。

很多人争相传抄阅读,尤其是采访郭鹏的那些片段,更是被很多人抄录下来以为传承。

曹冲之当然也在其中。

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郭鹏亲口描述的他参与的在卢植领导下攻打广宗城的那一场大战。

在他的回忆里,那场战争非常惨烈,汉军拼命进攻,黄巾军拼死反抗,最后郭鹏先登入城,包围并且成功擒获了黄巾贼首张角,瓦解了剩余黄巾军的战斗意志。

然后就是人世间最丑恶的一幕。

当时的军队和现在的魏军不同,东汉帝国没有保留太多的常备军队,黄巾一造反,不得不临时募兵征讨黄巾。

当时除了少数嫡系精锐部队之外,汉军中剩下的都是临时招募来的士兵,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发财。

朝廷许诺,攻克城池之后,城池里的一切他们都可以劫掠,以此为诱饵,不发军饷自筹装备的限制之下,也有很多人加入讨伐军。

战后,广宗城惨遭劫掠,城内一应人等被杀的杀,抢的抢,奸的奸,最后甚至没有几个人还能站着、活着,全被糟蹋光了。

广宗城内尸积如山,整座城池变为一座死城,但绝大部分都不是黄巾士兵。

郭鹏说,那一战给了他太过于深刻的冲击和影响,所以日后他建立魏军以后,首先要魏军遵守的,就是严苛的军规军纪,不遵守军规军纪就是死,不管多大功。

他决不允许类似的一幕再次出现在他的眼前。

文字描述是平面的,很难在人的脑海里构造出立体的形象,除非创作者拥有超乎寻常的天赋。

或者是郭某人描述的不够生动,亦或是那个史官的文采不够,曹冲之始终不能体会那一年那一日郭鹏眼中所见到的一切。

但是现在,他觉得自己看到了那一幕。

跨越时间的限制,跨越空间的维度,他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前汉光和七年,亲眼目睹了被汉军攻破之后的广宗城是怎样的人间炼狱。

如果人间真的有炼狱,那么就在此时此刻的眼前了。

曹冲之觉得自己看到了人世间最丑陋、恶毒的一幕,从前和往后的任何场面都不能和此时此刻的泰西封城相提并论。


状态提示:一千四百五十 曹冲之眼中所见到的--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